仲代達矢縱橫日本影壇近70年,代表作不勝枚舉,令人鍾愛或獨具的角色,眾人可由《椿三十郎》、《切腹》、《人間的條件》、《大菩薩嶺》、《影武者》、《亂》等各自篩選入味。他搭配不同的大導演,演繹出絕俗的成就,絕不遜於三船敏郎,謂之國寶當真無愧。
不過,就我印象所及 ,仲代在《二百三高地》中飾演乃木希典,堪稱是最符歷史人物的絕形。不但像貌神似,他也把乃木忠君愛國、 勤儉自持,然而軍事領導無能的一面頹氣盡露,尤其劇末他立於皇宮大殿,在明治天皇跟前泣涕讀文的那一幕,「軍神」的悲愴與假掰活生生演繹出來。乃木再生,大概就是如此!
小學三年級,有一教導社會科的羅老師,他的課極為叫座,因為他每每會在課堂上談及日治人物之種種,尤喜談日俄戰爭。他把東鄉大將講的如神魔下凡來,他更是推崇乃木大將軍。他說乃木大將為攻下二○三高地,連他的兩個親生兒子(勝典、保典)都犧牲於戰場;戰後乃木一度想自裁,遭明治天皇禁止後方作罷;到了一九一二年明治天皇駕崩,乃木大將暨妻子靜子就共同殉死,乃本的「戰神」美名因而流傳下來。
身為主攻旅順的第三軍司令官,乃木希典既不識現代戰爭的特質,又少決斷力,以直攻猛撞方式發動三次旅順總攻擊,造成59304人死傷(戰歿者15390人),根本是無能之輩。這才迫使大山巖元帥(西鄉隆盛堂弟)以兒玉源太郎接管第三軍統帥權,戰事才得以突破。所以若非兒玉源太郎,乃木根本是騎虎難下!
說來諷刺,兒玉和乃木都出身長州,但兒玉似乎是專門用來替乃木擦屁股。在日俄戰爭之前,1896年乃木繼任為第3任台灣總督,但他施行的「三段警備制」根本治絲益棼,民亂不已,97年由於高等法院院長高野孟矩肅貪太認真,整個總督府包括民政局長水野遵都被掃到,乃木為維護總督府權威,竟將高野免職、不讓其進入高等法院,這種干涉司法獨立的作為正是日治時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的惡劣示範。
更糟的是,乃木認為台灣是瘴癘地、人民凶惡難治,所以1897年他不但高倡棄台論,還真找了法國來議價,這導致伊藤博文換了兒玉源太郎來繼任總督,並以後藤新平為民政長官,這才猷定日本殖民台灣的根基。可見乃木的政治、軍事領導俱有失。
大正九年(1920年),青年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發表短篇小說〈將軍〉,諷刺乃木「一將功成萬古枯」的造作和好名,文思犀利深邃無比!
不過要到司馬遼太郎於1968年發表《殉死》(獲每日藝術賞)後,乃木的無能形像才廣獲人知;然而神話塑造已逾數十載,所以即使真相已出,不少人依舊喜愛舊時的明治遺事,那就繼續作夢吧!
圖中左側為兒玉源太郎(丹波哲郎飾)、右側為仲代達矢所飾的乃木希典。而仲代/丹波的對戲亦是日本電影的一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