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能寺之變的拼圖 >廖美
發生於1582年6月2日的「本能寺之變」,即織田信長被明智光秀刺殺的事件,常被認為日本歷史重大的未解之謎之一。
昨天(11/21)因東京大學專研日本中世史的村井祐樹教授公布一份豐臣秀吉(當時仍被稱為「羽柴秀吉」) 寫於「本能寺之變」隔天的「起請文*」,引發網上熱烈討論 (見附上 NHK 新聞報導)。
公布文書的內容,旨在承諾敵對方毛利氏的女婿上原元将,如果他投靠織田氏,將賜予他備後國 (今廣島縣) 並視情況而定的備中國 (今岡山縣) 部分地區。
這份起請文由東大史料編纂所於今年 10 月透過網路拍賣購得。文件發布後,引發重新思索「本能寺之變」除了明智光秀之外,幕後是否有其他勢力主導,尤其「豐臣秀吉是幕後主使」的說法屢見不鮮。
其實,此份文件能否成為歷史的佐證,首先需判斷文件的可信度,包括檢視紙張品質、墨跡、筆法、簽名、年代用詞、並與其他文獻進行對比 (比如筆跡是否一致)。就算文件信實可靠,除非有更多交叉旁證,單憑一份文件,並不容易讓秀吉擺脫幕後黑手論。
倒是,我們從文件看到不同時代的「訊息差」,在織田信長已去世的隔天,豐臣秀吉還仗著織田信長的權威,透過提供地方權貴直接的相關利益,鼓勵他們倒戈。這多少表明,所有軍事行動都伴隨一些非軍事行動的政治行為;上述「起請文」的誓約允諾,就是一例。
另外,這份文件也為本能寺事變當下,織田軍在日本各地的勢力虛實,加重了彩繪。
______________
* 也稱「誓約狀」,是一種向神明和佛陀發誓的文件。在戰國時代,它被廣泛用作承諾獎賞和結盟的文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