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造山者:李弘祺

已經超過三年沒有進去曼哈頓了。前天爲了和太太Nina一同去看由紐約台灣商會領頭主辦的《造山者》紀錄片公映,特地搭了火車進去曼哈頓。從早晨七點半出門到晚上六點半左右回到家,一共花了將近半天的功夫。天氣又不作美,整天不斷下雨。這樣的經驗,讓我不免懷疑何時才會再一次進去曼哈頓。

當然每一次從中央大車站走出來,看到42街上面熙熙攘攘的各國人群,以及五光十色的貨品食肆,確實會讓精神爲之一振,感到所謂車水馬龍莫此爲甚。

我在八月底因爲好友黃文局的邀請,已經看過了《造山者》,感受十分深刻,不僅因爲是它的製作和理念都是上乘,更因爲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主角」都與我有一些關係:史欽泰是臺南一中低我兩届的同學,也同是臺南一中的傑出校友。不過我與他因爲學科不同,幾十年來緣慳一面,到今天還沒有正式來往及見面,但是我們是互相認識的。曾繁城是我在成功大學讀電機時的同班同學。我後來放棄繼續讀電機,主要是因爲我有像曾繁城這樣的同學。電機由他們去讀就夠了,並不缺我。因此我落荒而逃。1999年,我擔任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的會長,曾經去跟他捐錢,他非常大方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捐款。我曾經在臉書上兩度提到這件事(2016/9/2;2021/7/6)。今年九月初,我再去找他捐錢,因爲我想把2013-2015年間應台積文教基金會(他擔任董事長)之邀發表的三次18場的演講(近代西方思想)整理出版,因此又去找他捐錢。他一樣非常慷慨,答應捐助。這樣的朋友,我不在這裏宣揚,怎麽可以?

所以我雖然已經看過《造山者》了,我還是報了名,與太太一起去看第二次(她是第一次)。本來她對於去曼哈頓一直就意興闌珊,但是坳不過我,還是跟我去了。在片中看到這麽多認識的、聽説過的好多位朋友(包括我很想念的吳源泉教授)以及光明新村、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的校園,這些熟悉的景色,兩人都感到好像回去新竹那個難忘的日子裏去了。我們的精神興奮不已。沉浸在往日的回憶裏,已然忘記外面的不住風雨。

如果你還沒有看這個紀錄片電影的,我希望你儘快去看它。

順便在這裏感謝政府駐外單位的帶頭安排:紐約台灣商會負起籌畫的工作。我聽説商會的朋友們因鑒於臺積電許多員工都與他們有親戚同學的關係,再加上今年是商會創立的50周年,所以他們積極參與這個公映的工作,把辦理這場演出作爲紀念半世紀工作的重要活動。我雖然與商會沒有什麽關係,但是1976年商會舉辦成立餐會時,我正好從香港回來在紐約,好友王旭昭醫師就把我帶去參加餐會。我因而也認識了創辦人蔡仁泰先生。這一年也正好是史欽泰帶領工研院同仁到美國RCA去學習半導體技術的那一年。50年過去了,今年稍早,蔡仁泰先生過世,特別讓我感概不已。撫今思往,但覺物換星移,而台灣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台灣,真的感繫良多。

如果還能再看一次,我們一定會再去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