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今天,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約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威廉·蕭克利(William Shockley,1910年2月13日—1989年8月12日)與沃爾特·布拉頓(Walter Houser Brattain,1902年2月10日—1987年10月13日)發明電晶體(transistor)。
當時巴丁、布拉頓主要發明半導體三極體;蕭克利則是發明PN二極體,他們因為半導體及電晶體效應的研究獲得1956年諾貝爾物理獎。
電晶體被認為是現代歷史中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可能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它讓收音機、計算器、電腦、以及相關電子產品變得更小、更便宜。
在重要性方面電晶體可以與印刷術,汽車和電話等發明相提並論。電晶體是所有現代電器的關鍵主動(active)元件。電晶體在當今社會如此重要,主要是因為電晶體可以使用高度自動化的過程進行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因而可以不可思議地達到極低的單位成本。1947年貝爾實驗室發明電晶體已被列在IEEE里程碑列表中。
(資料來自於維基百科,圖片來自於網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