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陳耀昌老師在今日凌晨與世長辭,深感哀悼與不捨。
身為臺灣血液醫學與幹細胞研究的重要先驅,亦是文壇少見深耕臺灣史的小說家,陳耀昌老師以跨越醫學、歷史、文學、政治的身影,始終為這片土地奔走、探索、辯證。從1983年完成臺灣第一例骨髓移植、奠定骨髓庫基礎,到遠赴越南協助建立移植中心;從創立國家間質幹細胞研究,到推動法醫制度與人權,他的足跡既專業又深刻,是臺灣醫學史的重要篇章。
在科學之外,陳耀昌老師更以小說與論述為臺灣書寫血與根。自《福爾摩沙三族記》、《傀儡花》、《獅頭花》、《苦楝花Bangas》、《島之曦》,到研究臺灣人基因的《島嶼DNA》,老師以醫者的理性與本土知識分子的熱情,讓被忽略的歷史再次發聲,讓島嶼的故事被看見。
在《薰風》第20期「戰爭遺跡」中,陳耀昌老師以清晰的史觀回望淮軍來臺的歷程,指出「開山撫番」如何在政策推動下走向「開山剿番」。老師於文章重現獅頭社之役中淮軍與大龜文酋邦的對峙,讓近兩千名葬身異鄉的士兵與被戰火捲入的原住民生命得以被記起。老師讓我們明白,歷史可以被理解或原諒,但不可以被曲解或遺忘。
那些被他照亮的故事、被他推動的制度、被他守護的價值,都將繼續在臺灣的脈絡中延續、發芽。
謹獻給以熱情、信念與行動愛臺灣的陳耀昌老師。
圖片來源:文化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