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只要台幣26萬,這週拍出3.18億!為何她是讓繪畫「起死回生」的那個女人?
就在這週二(11月18日)晚上的紐約,蘇富比在新總部的首場晚拍剛落幕。雖然全場焦點都在克林姆特那幅天價肖像上,但當晚最震撼的「潛力股」神話,其實發生在一位英國女藝術家身上。
塞西麗·布朗(Cecily Brown)的成名作《High Society》,以981萬美元成交(約合新台幣3.18億元),刷新了她個人的世界拍賣紀錄。
1998年,當它剛在紐約畫廊掛出來時,售價只有8,000美元(約合台幣26萬)。
27年,翻了1200倍。憑什麼?
要看懂這張畫的含金量,我們得先聊聊塞西麗·布朗這個人。她可不是普通的當代畫家,她是90年代藝術圈著名的「叛逆千金」。
【她是在鯊魚屍體旁,堅持拿起畫筆的人】
90年代的倫敦藝術圈,是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這群YBA(英國青年藝術家)的天下。當時流行的是把鯊魚泡在福馬林裡、或是展示亂糟糟的床,人們高喊著「繪畫已死」。
但塞西麗·布朗不買帳。
她的背景其實大有來頭,她是英國傳奇藝術評論家大衛·西爾維斯特(David Sylvester)的私生女。從小耳濡目染,看的是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這種大師的畫作。對她來說,繪畫那種黏稠、糾結、充滿人性的筆觸,是任何裝置藝術都無法取代的。
為了逃離倫敦那種「瞧不起繪畫」的氛圍,也為了走出父親巨大的光環陰影,她在1994年隻身搬到了紐約。在那裡,她結合了抽象表現主義的狂野(像是德·庫寧的風格)和古典大師的構圖(像是魯本斯),硬生生在觀念藝術當道的時代,殺出了一條血路。
【兔子消失了,慾望登場了】
這次拍出天價的《High Society》(上流社會),正是她藝術生涯最關鍵的「分水嶺」。
在1997年之前,布朗最出名的是畫「兔子」。她用可愛的兔子在畫面上做著各種不可描述的行為,用童話感來包裝情色。但在畫這幅《High Society》時,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兔子消失了。
她不再需要動物當掩護,而是直接讓人類的肉體在畫布上撞擊。
你看這張畫,雖然取名《上流社會》(來自好萊塢老電影),但畫面上卻沒有一點優雅的樣子。她畫出了燕尾服、高頂禮帽的碎片,但這些象徵地位的符號,全被捲進了一個粉色與肉色交織的漩渦裡。
這就是布朗最厲害的地方:「肉體威脅著要變成顏料,顏料威脅著要變成活物。」
你在畫裡分不清哪裡是顏料的堆疊,哪裡是肌膚的紋理。那種流動感,既像是古典油畫裡的宏大場面,又像是偷窺視角下的混亂狂歡。她用這張畫狠狠嘲諷了所謂的文明階級——在禮服之下,湧動的永遠是原始的衝動。
【頂級藏家的耐心遊戲】
賣家是著名的收藏夫婦Martin與Toni Sosnoff。他們在2006年買下這張畫後,就一直收藏至今,整整持有了近20年。中間這張畫去哪了?它被借去達拉斯藝術博物館、巴恩斯基金會這種殿堂級機構展出。
這就是藝術投資的頂級邏輯:買對藝術家的「轉折期」作品,然後耐心地等。等到美術館為它背書,等到藝術史承認她是當代繪畫的救世主,最後市場自然會給出3.18億的答案。
蘇富比2025秋季The Now & 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成交總額: 178,514,000美元 (約 台幣58億)
成交率: 95.3% (41/43件)
高於估價: 58.1% (25件)
估價內: 20.9% (9件)
低於估價: 16.3% (7件)
流拍: 4.7% (2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