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

幾堂青春的文學課 (2 新潮文庫出發):法國文學 2, Raymond Radiguet (1903~1923):《惡魔之軀》 (新潮文庫201 哈迪格 張南星譯)Le Diable au corps (The Devil in the Flesh『肉体の悪魔』) 法朗士 (ANAOLE FRANCE 1844~1924):《舞姬 黛依絲 Thaïs (1890) 》 (新潮文庫456 傅辛譯 編輯曹永洋談彭明敏、東方白) 。川端康成 《湖 みづうみ The Lake 》三島由紀夫在《我的思春期》和《藝術斷想 》

 幾堂青春的文學課 (2 新潮文庫出發):法國文學  2,  Raymond Radiguet  (1903~1923):《惡魔之軀》  (新潮文庫201   哈迪格 張南星譯)Le Diable au corps (The Devil in the Flesh『肉体の悪魔』) 法朗士 (ANAOLE FRANCE 1844~1924):《舞姬 黛依絲 Thaïs (1890) 》  (新潮文庫456   傅辛譯 編輯曹永洋談彭明敏、東方白)  。川端康成 《湖 みづうみ The Lake  》三島由紀夫在《我的思春期》和《藝術斷想 》    

法朗士 (ANAOLE FRANCE 1844~1924):《舞姬 黛依絲 Thaïs (1890) 》  (新潮文庫456   傅辛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atole_France



Illustration by Martin van Maële for a 1901 edition of the novel


《我的思春期》和《藝術斷想 》《當代法國文學詞典》卻極熱情盛讚,


幾堂青春的文學課 (2 新潮文庫出發):各國文學中無盡寶藏 : 先簡介法國2 , 《約翰克利斯朵夫》 到微妙的情、戀,禁忌 (巴黎奧運開幕式裡國家圖書館簡介的9本書.....。SIMPLE PASSION By Annie Ernaux. .......Raymond Radiguet《惡魔的身軀》、     漢清講堂 8月27   張恒豪,莫渝,曹永洋,秦賢次 Raymond Radiguet  (1903~1923):《惡魔之軀》 Le Diable au corps (The Devil in the Flesh『肉体の悪魔』)    川端康成 《湖 みづうみ The Lake  》《我的思春期》和《藝術斷想 》《當代法國文學詞典》卻極熱情盛讚, 

Diable au corps (The Devil in the Flesh『肉体の悪魔』) 川端康成 《湖 みづうみ The Lake 》《我的思春期》和《藝術斷想 》《當代法國文學詞典》卻極熱情盛讚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4321921521151955



《牛津法國文學》(英文)對Raymond Radiguet 輕輕帶過。
《當代法國文學詞典》卻極熱情盛讚,
--
現在我們對Raymond Radiguet (1903~1923)身世知道更多。參考《巴黎的放蕩---一代風流人才的盛會》海南出版社 2001 頁410~13 Radiguet翻譯為 拉迪蓋 Le Diable au corps 翻譯為《魔鬼纏身》


難得川端康成在 《湖 みづうみ The Lake 》大段引用 《惡魔之軀 》 Le Diable au corps (The Devil in the Flesh)
川端康成


Raymond Radiguet 的兩本小說,三島由紀夫在《我的思春期》和《藝術斷想 》都提到數次。
Le Diable au corps (1923) – novel, translated by Kay Boyle as The Devil in the Flesh
Le Bal du comte d'Orgel (1924) – novel, translated by Malcolm Cowley as The Count's Bal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ymond_Radiguet

****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Jump to search
For other uses, see Le Diable au corps.

Le Diable au corps (The Devil in the Flesh) is an early 1923 novel by Parisian literary prodigy Raymond Radiguet. In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 the story of a young married woman who has an affair with a sixteen-year-old boy while her husband is away fighting at the front provoked a scandal. Though Radiguet denied it, it was established later that the story was in large part autobiographical.[1] Critics, who initially despised the intense publicity campaign for the book's release (something not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works of literary merit at the time) were finally won over by the quality of Radiguet's writing and his sober, objective style.

It has been adapted several times for television and the screen.



『肉体の悪魔』(にくたいのあくま、Le Diable au corps )は、フランスの作家・レーモン・ラディゲ(Raymond Radiguet)の長編小説。原題は『魔に憑かれて』[1]。ラディゲが16歳から18歳の時に執筆された作品とされ[1]第一次世界大戦を背景に、放縦と無為に陥った少年と、出征中の夫がいる人妻との恋愛悲劇が冷徹で聡明な洞察力で描かれている[1]1923年に出版されたこの作品は、ラディゲの処女小説で代表作でもある。ベストセラーとなり、映画化もされている。
目次


1登場人物
2あらすじ
3分析と解説
4おもな日本語翻訳刊行本
5映画化
6脚注
7参考文献
8関連項目
9外部リンク


Translator: 張南星
Language: 繁體中文
Number of pages: 161
Format: Paperback
ISBN-10: 9575451945
ISBN-13: 9789575451943
Date of publication: 15/05/1979
Edition 1
Genre: Fiction & Literature




惡魔之軀@ (新潮文庫201)
ISBN13:9789575451943
出版社:志文出版社
作者:哈迪格 張南星譯
裝訂:平裝
出版日:1979/05/15




惡魔之軀
作者: 哈迪格 新功能介紹
出版社:志文
出版日期:1979/05/15



おもな日本語翻訳刊行本[編集]
『肉体の悪魔』(アルス、1930年5月)
翻訳:波達夫
『肉体の悪魔』(改造社、1937年)
翻訳:小牧近江
『肉体の悪魔』(創芸社、1953年)
翻訳:重信常善
文庫版『肉体の悪魔』(新潮文庫、1954年12月10日。1967年4月改版)
翻訳:新庄嘉章。あとがき:新庄嘉章
文庫版『肉体の悪魔』(光文社古典新訳文庫、2008年1月)
翻訳:中条省平
『レーモン・ラディゲ全集 全1巻』(東京創元社、1976年12月)
翻訳:江口清



將有直播 幾堂青春文學課(3新潮文庫出發):英國文學 。說不完的莎士比亞…… 蒼蠅王作者William Golden 推薦 THE FIGHT AT MALDON; the motto: "Thought the harder, heart the keener"






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幾堂青春的文學課 (1 新潮文庫出發): 各國文學中無盡寶藏 :先簡介法國, 《約翰克利斯朵夫》 到微妙的情、戀,禁 (巴黎奧運開幕式裡國家圖書館簡介的9本書.....。SIMPLE PASSION By Annie Ernaux. .......德拉克洛德《危險關係》》長篇小說《俊友/漂亮朋友》《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Pelléas and Mélisande)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一部五幕十二場的歌劇 Raymond Radiguet最有名的《體內的惡魔》、 漢清講堂 8月27 張恒豪,莫渝,曹永洋,秦賢次


十四小時二十八次播出

‘’談〈新潮文庫〉和新潮叢書‘’ 2023鍾漢清。 2024   擴充出版品中有不少精品,諸如法文小說《惡魔之軀》《Le diable au corps》/ Raymond Radiguet(1923)昔日也曾 轟動日本文壇,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也評論過這部作 品。SIMPLE PASSION By Annie ErnauxThe obsession itself, not the object of the obsession, is what compels the character and intrigues 

談〈新潮文庫〉和新潮叢書 2023鍾漢清 2024   擴充

圖書館那一段表演的原型:


亨利-皮埃爾·羅謝的《朱爾與吉姆》於1953年出版,探討了20世紀初巴黎兩名男子朱爾和吉姆與一位名叫凱特的女子之間複雜的三角戀情。這本半自傳的小說反映了羅謝自己的經歷和友誼,特別是與作家弗朗茲·赫塞爾及其妻子的關係。


小說中愛情、背叛和情感複雜性的主題引起了讀者的共鳴,但真正使其廣為人知的是弗朗索瓦·特呂弗1962年改編的同名電影。這部備受讚譽的電影強調了對欲望和關係的探討,鞏固了其在文學和電影史上的地位。

|圖書館裡的書|


巴黎奧運開幕式裡,我喜歡的橋段很多。國家圖書館裡的場景,更是我們文青一家的文化搶答題。


這裡每秒鐘出現的書都不簡單,最開始眉來眼去時,大家拿的書分別是魏爾倫的《無字浪漫曲》、繆塞的劇作《不開愛情的玩笑》和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俊友/漂亮朋友》。


眼神流轉一陣後,從19世紀換成現代文學,有安妮 · 艾諾的《單純的熱情》、Leïla Slimani的《性與謊言》。最後三人在書架上拿的書分別是Raymond Radiguet最有名的《體內的惡魔》、德拉克洛德《危險關係》和莫里哀的《出色的戀人》,最後一本書的場景停留在馬里沃《愛情的勝利》。




謝謝秦賢次先生告訴我:‘’張恒豪(請客者,目前為文訊編《吳濁流全集》,也請曹永洋寫文章。另一為笠詩社的莫渝,帶洋酒來者。我、莫渝寫張清吉文已選入允晨版。我昨日完稿的.有關張清吉創辦志文出版社經過,是我的訪談錄的一個章節。也會登在文訊上約刊登十月或十一月上。


SIMPLE PASSION By Annie Ernaux. Translated by Tanya Leslie. 64 pp. New York: Four Walls Eight Windows. $15.

PERHAPS only in France -- the country that made cultural icons of Roland Barthes and Jerry Lewis, Simone de Beauvoir and Coco Chanel -- could the slender autobiographical fictions of Annie Ernaux have become best sellers. "Simple Passion," a memoir of a writer's obsessive affair with a shadowy married man, is part semiotic treatise and part Harlequin romance, and all the better for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and low. One of the hottest books in France last year, it embraces the crazed adolescent behavior that can crop up at any age, yet is intelligent enough to wrap those details in a taut literary shape and defiantly unemotional language.



Jerry Lewis,







Sunday, November 25, 2018

《文訊》紀念張清吉先生:撰寫者: 曹永洋、林衡哲,秦賢次、莫渝



《文訊》的,沒多少內容。







《文訊》

【特輯】敬悼文化界的舵手:#張清吉 訪談錄/◆曹永洋整理
  2018年教師節(9月28日)中午,我們得知這位出版界、文化界的巨人在新光醫院安詳辭世。相信廣大的讀者群,對這位為人低調,來自苗栗海邊,帶有濃厚草根性樸質、憨厚,卻一生為文化奉獻的傳奇人物,會感到十分不捨。
_____
【內文摘錄】
  謹以此「答客問」方式,傳達他的音容笑貌,並向張先生表示惜別。相信張先生刊行的「新潮文庫」,在讀者面對人生的挑戰時,仍如暗夜的篝火,孤獨行旅的螢光,帶給我們勇氣和希望。

問:張先生,您能告訴我們您的出身和學歷嗎?
答:我是日據時代1927年出生於苗栗縣後龍鎮。我在苗栗外埔公學校就讀(其中有一年轉到台南),五年級時轉回外埔公學校(現為外埔國小)並在該校畢業。

問:請問啟蒙您喜歡課外讀物的是哪些書籍?
答:我就讀小學四年級時,父親因為家計負擔太重,全家遷到台南鹽水並在糖廠任職一年;我因此有機會在糖廠附設圖書室裡,讀到一套日本出版社為青少年編寫的青少年版讀物,諸如《少年俱樂部》、《講談俱樂部》等書就成了我的啟蒙書籍。這一套完整的刊物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浩瀚的知識國度,也養成我一生手不釋卷的閱讀習慣。

問:誰是影響您一生最重要的人?
答:搬回故鄉外埔公學校時的日籍導師大藏先生是我的恩師,他教我們五、六年級。全班男女同學合計44名,他發現我的成績,經常保持第一,時常鼓勵並指導我。他當時單身,我畢業後,太平洋戰爭風雲日益險惡,學校的男教員開始被徵調上戰場。離開學校以後我與恩師完全失去聯絡,不久我自己也被徵召到高雄岡山航空場報到,經過一番嚴酷無比的魔鬼訓練,之後被分發到飛機場第一線工作,這種組裝複雜的發動機和裝砲任務,相當繁重又有危險性,我心想不久自己也會被送往南洋充當砲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才得以解甲還鄉。。。
///
節錄自《文訊》十一月號 p.154-156
◆曹永洋整理 志文出版社前總編輯│敬悼文化界的舵手──張清吉訪談錄
_____
【特輯目錄】暗夜裡不滅的螢光──紀念出版人張清吉
◎敬悼文化界的舵手──張清吉訪談錄  ‧曹永洋
◎與楊牧催生「新潮叢書」的回顧──追憶張清吉先生  ‧林衡哲
◎因書結緣的豐富旅程  ‧秦賢次
◎我與「新潮文庫」──向敬愛的出版家致意  ‧莫渝




我與莫渝已在聯經了。



  成書的思緒(與廖志峯)新潮文庫 回首校友   一堂青春的文學課,― 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馬奎斯   




《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Pelléas and Mélisande)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一部五幕十二場的歌劇。這歌劇改編自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話劇,原作的一次演出裏,曾由另一位法國作曲家佛瑞創作場景音樂。德布西看過話劇版本後覺得非常喜歡,認為梅特林克象徵主義的風格很適合自己,在得到梅特林克答應後,德布西自行將劇本改編為歌劇劇本,刪減了部份場次並稍作更改,1902年於巴黎喜歌劇院首演。

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的主題是禁戀,梅麗桑德是戈洛的妻子,卻愛上其弟佩利亞斯。故事並沒有清晰的時代或傳說背景,裏面的人物都是活在夢中,但人物的對白經常流露出微妙而寫實的心理變化,故事中出現的事物常常有更深刻的象徵意義。例如劇本中經常利用法語尊稱的您(vous)和暱稱的你(toi)表現梅麗桑德和兩位男主角之間的親疏有別。音樂風格上,這歌劇也帶有德布西印象派的特徵,著重音色的變化。歌唱部份近似說話,沒有明顯的詠嘆調和宣敍調的區分,樂隊經常以重覆出現的主導動機暗示人物或情感。因此這歌劇被認為是法國樂派對德國作曲家華格納歌劇的回應。

校友:第3届 洪銘水。。 他們眼中的陳維滄 (川流文化教育基金會)0425 0600 曹老師清晨來電,說要去参加陳維滄學長的訪談。 我說您前天來電說,不想去(怕太麻煩陳學長),我已取消該約會…… 真是誤會……

洪銘水(學術簡歷

2010編,林九雄,劉益充



。 曹老師清晨來電,說要去参加陳維滄學長的訪談。那些極境教我的事,時報出版

我說您前天來電說,不想去(怕太麻煩陳學長),我已取消該約會……

真是誤會……


2024年8月29日 星期四

5 俄羅斯文學

青春文學課 4 西班牙 堂吉訶德 到 馬奎師 承認大海的 (海報想起不寬容)

夏偉 故鄉 2024 0830 光點十年前肇修小提琴

 多年前我曾經因公事出差到土耳其伊斯坦堡。我住的旅館就在藍色清真寺對面,一大早就被回教晨禱的廣播擴音器給叫醒。吃不慣旅館全冷食早餐的我,加上冬天又冷得要死的原因,所以我就慢慢步行到附近的麥當勞想去吃一點熱食與熱咖啡。

進去麥當勞後遇到一個年輕的女店員,沒想到她在櫃台前突然很不客氣地把我剛才點的漢堡用丟的方式甩到我的餐盤上。我當下有點傻眼,等我用餐完,才用英文加上比手畫腳的方式去詢問該店的經理為什麼剛才那位女店員會有這樣的行為,我本來以為會得到類似種族歧視或是心情不好之類的答案。

結果麥當勞的店經理用很簡單的英文夾帶一堆土耳其文(我聽不懂,只會說簡單的你好、謝謝跟再見)跟我解釋,而我也聽到了幾個關鍵的單字:Uyghur(維吾爾人),China(中國),family還有escape(逃跑)。我才知道對方原來是從中國逃出來的維吾爾人,不知道是上一代就過來土耳其還是她這一代才過來。總之,她以為我是中國人,才會對我那麼不客氣。我本來想申訴的,想說算了,請店經理跟她教育訓練一下,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然後不是所有的亞洲臉孔都是中國人。(註)

我後來回旅館上網查資料才知道,土耳其有許多從中國逃過來的維吾爾人。主因是維吾爾人跟土耳其人同屬突厥族與突厥語系,又同樣信奉伊斯蘭教,所以移居到土耳其對維吾爾人而言是一個容易適應的選擇。而第一波外逃到土耳其的維吾爾人就是肇因於1949年中國解放軍「新疆屠夫」王震在「新疆」當地進行的大規模屠殺(類似二二八事件後的三月大屠殺),造成維吾爾人與哈薩克人共二十萬人的首波海外逃亡潮,很多維吾爾人逃到了安卡拉跟伊斯坦堡。當然,早期過來土國的維吾爾人可能有得到居留權與工作權的保障,但是晚期過來的可能因土中外交關係的變化而變成什麼都沒有,甚至要面臨隨時被遣返中國的命運。

我想說的是,你在國外如果被當成C國人,有很大的機率將會得到的是憤怒、冷漠、惡意與差別的待遇與情緒,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C國人到底幹了哪些破爛鳥事,導致被當成C國人的你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出氣筒與替罪羊。

我也想跟一些年輕、天真或是缺乏國際觀的台灣人說,「新疆」不是一個「好玩」的地方,那是一個充滿血腥與監控而且還是現在進行式的人造地獄與大型集中營。「新疆」很大,你看到的都是中國政府安排好給你看的,有更多是你不會看到的恐怖景像:

包括濫抓年輕的維吾爾人男性到集中營與監獄,然後施打毒針使其失去生殖能力;誘拐維吾爾小孩然後做器官移植與販賣;將維吾爾人的年輕女性強制配婚給中國男性,甚至生下超過兩名小孩的維吾爾女性還會被強制墮胎甚至被強制結紮。維吾爾女子Mihrigul Tursaun還曾在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親口指控,中國政府將她送至集中營關押,導致她生下的嬰兒死亡,同時還遭到殘酷刑求與藥物控制。

基本上中國在「新疆」幹的事情整個就是在做一個種族滅絕的行為。更別說清洗整個維吾爾人的語言與文化,強迫信奉伊斯蘭教的維人吃豬肉,強迫他們說北京話,強制他們使用跟他們差了兩到三個小時的北京時間(導致在「新疆」的人過的是早上十點日出,下午兩點到四點吃午餐,三更半夜才吃晚餐的「奇怪時間」),然後強迫維吾爾人在惡劣的勞動環境與條件下像奴隸般製造商品,中國政府再販售到海外謀取暴利。其實這些事情我們台灣人在二戰後也經歷過,只是很多台灣人也被中國人清洗到忘光光,甚至二三代還成了藍白親中政黨的幫兇。

遭到中國迫害流亡的「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主席熱比婭曾對台灣人說:「台灣人千萬要自己作主,決定自己的命運。」一些台灣網紅只是為了賺那麼一點眼前的近利就甘願成為中國的useful idiots,我只能說這些將來都會成為你一輩子的恥辱與黑歷史,跟著你直到老去死去。

=================

註:當時土耳其還沒有那麼多中國遊客,路上很多想拉我去擦皮鞋或是想帶我去他們店看手錶的人還以為我是日本人跟我講日語。我還常因為亞洲臉孔被年輕女生攔下來合照,說實在,我也搞不懂土耳其人怎麼那麼愛找亞洲人合照。

(照片所拍攝的是歐亞交界的博斯普魯斯大橋。當時我用單眼底片相機,從亞洲Üsküdar區的那端往歐洲Beyoğlu新城區的方向拍攝。)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成書的思緒(與廖志峯)新潮文庫 回首校友 一堂青春的文學課,― 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馬奎斯



黑人的靈魂  The Souls of Black folds By  W. E. B Du Bois   




靈魂湧出的洪流

A Flood From the Soul -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 › 1996/10/06 › books › a-flo...



Oct 6, 1996 — June 30, 1912: 'The Brothers Karamazov' by Fyodor Dostoyevsky. When, a few years ago, the dramatic essays of Bernard Shaw were occupying the ...

1912.06.30 紐約時報書評從

The Brothers Karamazov Constance Garnett 英譯本,很有收穫

書中的每位都侃侃而談......

流露真實的人性 


But it will prove very instructive to read some of it, and the reader -- we are still taking here the case of the average American mildly interested in books, the American who has been no follower of the Russian literary school -- will be astonished to find how much he does read. What makes him read it, too, is sheer breathless interest in the people and in the drama.

 

They pour out the whole content of their souls in talk -- talk that takes the place of what we esteem idle chatter. So Dostoievsky pours out in a flood over these pages the souls of his Russians. Each pours his own soul out in talk to everybody. Old Karamazov, a Silenus, the three young Karamazovs, a hermit, a monk, a foolish widow, a crippled girlchild, an epileptic man cook; a haughty young woman with angry passions, another young woman with lovers, a broken Captain, a police commandant, a lawyer -- each and all insist on making a clean breast of it till you are fairly overwhelmed with the indecency of so much truth telling.



俄羅斯人的觀點  

普通讀者 遠流   207~218  讀異己的文學,必定離開真相甚遠.....

毒氣可夫作品時,常常碰微妙精細,一微妙精細,一 (微妙精細,容易受情緒與興致的控制ㄧ)....

孩子,高位靈魂吾力量.....


生活的意義到底是神摸,我們的人生目標到底是. 三位偉大的藝術家中,正是

托爾斯泰最吸引我們,也最讓我們不快....





主體

曹永洋

2024年7月中,花心思心力在弄 《曹永洋與我們的交情:的書,這是繼張清吉先生紀念文集》(2023)的續集,主角移到曹先生的(張先生的友情等最重要)和其代表性著作
書名固然笨拙,不過副標題表示本書重要主題類別:


「志文/新潮文庫 」
志文出版社的出書上千本,其中五百來本的「新潮文庫 」最是本書利用討論的要點。

「曹永洋家鄉、親、師、友,學生情
曹永洋家鄉士林,全台第一所小學士林國小,曹姓家族等,能稍深入探討的,盡力而為。
士林的故事
曹永洋父親介紹《八芝蘭‧天玉齋隨筆》;日本 IWATE 醫科畢業紀念冊.....


「東海大學校友前25年」:簡介我兩認識的前25界的少數校友.....

 「漢清講堂、漢清佳美」等上傳YOUTUBE約280片的說明,曹老師主導至少15片。


我用像的共同體」來形容校友圈 等......


曹永洋先生的代表作的討論,我選擇三本
曹永洋譯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的曹永洋著《歷史人物的回聲》 **  《噶瑪蘭的燭光~陳五福醫師傳》1918-1997

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 》「 紅鬍子」「生之欲」等)。加 歷史人物



STAKEHOLDERS



家人

朋友

秦先生


譯者

一群台大醫生故事

李幼新

劉森堯 

林景淵

代梁

其他  





出版

九彎

老年文學ˊ

台灣文學

鹽分地帶

前衛

玉山

文訊 老人



學生

廖志峰

黃哲斌 劇場

專利者



演講 訪談


產業











新書發表會似乎只來廖運範院士醫生。我有幸跟他聊五分鐘,很佩服他的醫學雜誌的開創和堅持。

各位看曹老師提到的書籍捐款名單和書中他們寫的簡單回憶錄,很令人感動,他們對張先生和志文出版社,出錢出力。醫生們,有的有寫作的習慣,對於醫學前輩蘭醫生父子的英國探望,也都令人動容。


李幼新那台錄影機,我跟他談了十分鐘……



李筱峯

#燦爛的星辰



主體

曹永洋

2024年7月中,花心思心力在弄 《曹永洋與我們的交情:的書,這是繼張清吉先生紀念文集》(2023)的續集,主角移到曹先生的(張先生的友情等最重要)和其代表性著作
書名固然笨拙,不過副標題表示本書重要主題類別:


「志文/新潮文庫 」
志文出版社的出書上千本,其中五百來本的「新潮文庫 」最是本書利用討論的要點。

「曹永洋家鄉、親、師、友,學生情
曹永洋家鄉士林,全台第一所小學士林國小,曹姓家族等,能稍深入探討的,盡力而為。
士林的故事
曹永洋父親介紹《八芝蘭‧天玉齋隨筆》;日本 IWATE 醫科畢業紀念冊.....


「東海大學校友前25年」:簡介我兩認識的前25界的少數校友.....

 「漢清講堂、漢清佳美」等上傳YOUTUBE約280片的說明,曹老師主導至少15片。


我用像的共同體」來形容校友圈 等......


曹永洋先生的代表作的討論,我選擇三本
曹永洋譯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的曹永洋著《歷史人物的回聲》 **  《噶瑪蘭的燭光~陳五福醫師傳》1918-1997

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 》「 紅鬍子」「生之欲」等)。



STAKEHOLDERS



家人

朋友

秦先生


譯者

一群台大醫生故事

李幼新

劉森堯 

林景淵

代梁

其他  





出版

九彎

老年文學ˊ

台灣文學

鹽分地帶

前衛

玉山

文訊 老人



學生

廖志峰

黃哲斌 劇場

專利者



演講 訪談


產業











新書發表會似乎只來廖運範院士醫生。我有幸跟他聊五分鐘,很佩服他的醫學雜誌的開創和堅持。

各位看曹老師提到的書籍捐款名單和書中他們寫的簡單回憶錄,很令人感動,他們對張先生和志文出版社,出錢出力。醫生們,有的有寫作的習慣,對於醫學前輩蘭醫生父子的英國探望,也都令人動容。


李幼新那台錄影機,我跟他談了十分鐘……



李筱峯

#燦爛的星辰



主體

曹永洋

2024年7月中,花心思心力在弄 《曹永洋與我們的交情:的書,這是繼張清吉先生紀念文集》(2023)的續集,主角移到曹先生的(張先生的友情等最重要)和其代表性著作
書名固然笨拙,不過副標題表示本書重要主題類別:


「志文/新潮文庫 」
志文出版社的出書上千本,其中五百來本的「新潮文庫 」最是本書利用討論的要點。

「曹永洋家鄉、親、師、友,學生情
曹永洋家鄉士林,全台第一所小學士林國小,曹姓家族等,能稍深入探討的,盡力而為。
士林的故事
曹永洋父親介紹《八芝蘭‧天玉齋隨筆》;日本 IWATE 醫科畢業紀念冊.....


「東海大學校友前25年」:簡介我兩認識的前25界的少數校友.....

 「漢清講堂、漢清佳美」等上傳YOUTUBE約280片的說明,曹老師主導至少15片。


我用像的共同體」來形容校友圈 等......


曹永洋先生的代表作的討論,我選擇三本
曹永洋譯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的曹永洋著《歷史人物的回聲》 **  《噶瑪蘭的燭光~陳五福醫師傳》1918-1997

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 》「 紅鬍子」「生之欲」等)。



STAKEHOLDERS



家人

朋友

秦先生


譯者

一群台大醫生故事

李幼新

劉森堯 

林景淵

代梁

其他  





出版

九彎

老年文學ˊ

台灣文學

鹽分地帶

前衛

玉山

文訊 老人



學生

廖志峰

黃哲斌 劇場

專利者



演講 訪談


產業











新書發表會似乎只來廖運範院士醫生。我有幸跟他聊五分鐘,很佩服他的醫學雜誌的開創和堅持。

各位看曹老師提到的書籍捐款名單和書中他們寫的簡單回憶錄,很令人感動,他們對張先生和志文出版社,出錢出力。醫生們,有的有寫作的習慣,對於醫學前輩蘭醫生父子的英國探望,也都令人動容。


李幼新那台錄影機,我跟他談了十分鐘……



李筱峯

#燦爛的星辰





對青年學子來說暑假過了一半

對我輩花甲中年來說

生命再也沒有如此悠長並可以任意揮霍的暑假了

只能在敘述中回返

以為貧脊荒蕪的歲月

其實是難以復得的天堂小徑


這周日要到誠品R79分享

關於中山雙連的舊日子與舊路徑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eslite/posts/905550711606103


然而不管再怎麼說

今日百貨公司屋頂的雲霄飛車已隨童年而去

見證過我們少年時代的大象林旺

也從記憶裡消失


關於雙連的書

在宮前町九十番地有了一點記載

宮前町九十番地後來改建的綠園大飯店

小時候曾跟媽媽去洗過被單

我始終記得後園的魚池

我不確定在後門出入口和我講過話的氣質婦人是不是張超英夫人


記憶的碎片在時間裡漂流


除了發表會外今年最後一場演講


謝謝誠品書店邀請




****

“老曹八十一未竟壯志廖志峯長街上遇到鍾漢清兄....問了老曹81歲慶生會的事,他說,是好主意。我起了個頭,卻完全沒頭緒,得再找時間想一想。 您的老曹與我,至少萬字。 我跟老曹說,我記十年交情,這是在生的傳,他過世,我沒心情寫/出版 曹永洋紀念集。老曹志文12年,我們當然會有三分之一篇幅,“接著去年談”志文和出版今昔。我希望老曹自述和他人的,也有三分之一。 書最晚明年出版,九月底最壞“進度報告”。


應該多一點人寫。不同階段學生

這由您來。我完全無知。


我最近忙。找時間談



2024年7月中,花心思心力在弄 《曹永洋與我們的交情:的書,這是繼張清吉先生紀念文集》(2023)的續集,主角移到曹先生的(張先生的友情等最重要)和其代表性著作
書名固然笨拙,不過副標題表示本書重要主題類別:


「志文/新潮文庫 」
志文出版社的出書上千本,其中五百來本的「新潮文庫 」最是本書利用討論的要點。

「曹永洋家鄉、親、師、友,學生情
曹永洋家鄉士林,全台第一所小學士林國小,曹姓家族等,能稍深入探討的,盡力而為。
士林的故事
曹永洋父親介紹《八芝蘭‧天玉齋隨筆》;日本 IWATE 醫科畢業紀念冊.....


「東海大學校友前25年」:簡介我兩認識的前25界的少數校友.....

 「漢清講堂、漢清佳美」等上傳YOUTUBE約280片的說明,曹老師主導至少15片。


我用像的共同體」來形容校友圈 等......


曹永洋先生的代表作的討論,我選擇三本
曹永洋譯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的曹永洋著《歷史人物的回聲》 **  《噶瑪蘭的燭光~陳五福醫師傳》1918-1997

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 》「 紅鬍子」「生之欲」等)。



廖兄 麻煩安排曹老師的會議,如數月前你的建議

最近工作爆量,演講及評審。請容我消化再約。

每週都有發表會要準備

志峯,在編輯和讀書廣度上,超越曹老師,青出於藍,允晨四十史,就多在他的著作。 起碼2013年,他就有一大段講張清吉,所以2023年的書,編起來得心應手,姑且不論曹老師抓錯字。他寫曹老師,應該可寫上萬字。我的曹永洋,當然有“天馬行空的繼續評論並發揮,個人特質很清楚,而且我跟曹老師說,這是我寫朋友圈和友情的最後一本……您八十幾,我七十幾了,這是比較長的告別……。”

我想先問幾個學長學弟意見。不過再給我一點時間。

謝謝。老曹擔心過多屬泛泛之談。黃哲斌說“二十歲前影響最深的二人”,寫出了……其實,很多人都靠“緣分”……比方說,老曹惜才,拿了志文的一本日製“Alice”作者研究送他。曹可能沒想過台灣麥克有譯本,有人已送張華……但是,“心意很重要”……所以我想過“多少作者”的問題,我重視老曹的心意,如九彎十八拐的東方白文章……換句話說,极少數作者都沒關係。


或者請老師開名單。因為我不清楚應怎麼做,如果我自己策劃就照我自己的方式。我不會寫到ㄧ萬字,因為不是小說。

我會考量成書的豐富性。如果只是紀念,是不是要發行?也都是問題。

了解。謝謝

因為如果掛允晨出版我的作法會不一樣


你說得沒錯,先以你的想法走走

7/31 老曹電話不通2次



 

包括不滿  漢清書話:從「新潮文庫」說些人物、書、事情 BLOG  2018/2019.          2018.10 ~2024.6

漢清書話:從「新潮文庫」說些人物、書、事情 (2023.10))


After a 250-year absence, the ‘Dictionary Desk’ of celebrated 18th century writer Samuel Johnson makes a historic return to his former abode, Dr Johnson’s House in the City of London. 

Dr Johnson's House is a gorgeous museum that you can visit to get a peek into 18th century London life and Johnson's literary contributions - and it's where he compiled a great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his summer, visit a new exhibition 'Desks, Drudgery and the Dictionary', where you explore how Johnson and his assistants worked on the Dictionary before it was published in 1755, and uncover the history – and mystery – of Johnson’s 'Dictionary Desk'.

You'll discover the journey of the desk of the past 250 years, and how the dictionary was compiled, and explore the desk's links to Charles Dickens, Thomas Carlyle, and Johnson's lost godchildren.

On your way through Gough Square, make sure to say hi to Hodge the Cat!
18 世紀著名作家塞繆爾·約翰遜 (Samuel Johnson) 的“詞典台”在闊別 250 年後,歷史性地回歸他的故居——位於倫敦市的約翰遜博士故居。

約翰遜博士故居是一座華麗的博物館,您可以參觀它,了解 18 世紀的倫敦生活和約翰遜的文學貢獻 - 他在這裡編寫了一本偉大的英語詞典!

今年夏天,參觀新展覽“書桌、苦差事和詞典”,您可以在其中探索約翰遜和他的助手在 1755 年出版詞典之前是如何工作的,並揭開約翰遜“詞典書桌”的歷史和神秘面紗。

您將了解過去 250 年桌子的歷程,以及字典的編撰過程,並探索桌子與查爾斯狄更斯、托馬斯卡萊爾和約翰遜失去的教子的聯繫。

在穿過高夫廣場的路上,一定要向霍奇貓打個招呼!
👉 https://www.thecityofldn.com/event/exhibition-desks-drudgery-and-the-dictionary/

2018



“But there could be no doubt that greatness was seated within; greatness was passing, hidden, down Bond Street, removed only by a hand's-breadth from ordinary people who might now, for the first and last time, be within speaking distance of the majesty of England, of the enduring symbol of the state which will be known to curious antiquaries, sifting the ruins of time, when London is a grass-grown path and all those hurrying along the pavement this Wednesday morning are but bones with a few wedding rings mixed up in their dust and the gold stoppings of innumerable decayed teeth.”

― 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

「但毫無疑問,偉大蘊藏在內心;偉大的事物正在沿著邦德街隱匿而過,與普通民眾僅一手之隔,而普通民眾現在可能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與英格蘭的威嚴、這個國家的持久象徵保持著說話的距離。古物愛好者們都知道,篩選時間的廢墟,當時倫敦是一條長滿青草的小路,而周三早上所有在人行道上匆忙的人都不過是骨頭,灰塵中混有幾枚結婚戒指,還有無數腐爛的金塊。
——維吉尼亞‧伍爾夫,《達洛維夫人》





  成書的思緒(與廖志峯)新潮文庫 回首校友   一堂青春的文學課,― 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馬奎斯   








Sunday, October 20, 2019

志文:管理學開創者、藝術史教授 杜魯克( Peter Drucker ) 的著作【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最卓越的企業實踐與原理教材】】



Hanching Chung 更新了他的近況。
晚上,決定將此文提到的日本畫家等的英文找出來,
A View of Japan Through Japanese Art, Song of the Brush: Japanese Painting from Sanso Collection (Seattle: Seattle Art Museum)這實在是篇好文章。
此篇收入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1)
有漢譯:【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1986
1986年,志文出版林肇熙譯的Peter Drucker的書。現在,網路上找不到他的資料。
我對照英文,約95 %以上的正確率,很難得。
從64號帶回6本英中文的日本繪畫史。
我出去繳款:2處電費1220元。
過麥當勞,近9點,懷恩堂有戶外、室內節目。
聯經的書很多,在近百本平擺的新書中有梁永安先生翻譯Will Durant 的【落葉】(商周),這本書的起頭,我們SU小組討論過,我似乎還搞錯美國某小報。
出去,經巷口,一老婦身手矯健整理廢棄紙袋,摩托車車尾疊5大袋,拖一小袋、車前也掛2袋。她前方2公尺處是賣自助Yogurt,內有母女,狀幸福。
台大誠品店一樓逛逛,很不一樣的書,我在幾家美英大學出版社 (各家擺幾本,有Johns Hopskins的,竟然是 Of Grammatology By Jacques Derrida)前看看,每本書都超過千元。
回程買4塊炸雞.....







我打算在11月18日上午舉辦紀念Peter Drucker的討論會。
內容談他與W. Edwards Deming的"日本論",他獨特的日本繪畫論。更集中注意力談 Peter Drucker的著作,譬如說回憶錄《旁觀者》和他好友認為最好的《不連續的時代》。
特邀曹永洋、戴久永等老師參與討論。
《旁觀者》的群英錄都很獨特,翻翻Polanyi一家,對老Polanyi的教育讚嘆。我對最小的兒子Michael Polanyi有些研究,可Drucker說,他最有名的著作是:Beyond Nihilism By M. Polanyi,這我還沒讀過,慚愧。
----謹以此小文送曹永洋學長,他今天來訪。





1982: The Changing World of Executive (New York: Harper & Row) 變動世界的經營者----新企業潮流的挑戰,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1986


Drucker 做為藝術史教授,當然知道這。日本的繪畫影響19世紀歐美最重要的,無疑是北齋和諸多浮世繪。這已是常識。
Hokusai and the wave that swept the world
Hokusai and the wave that swept the world
就收藏者而言,Peter Drucker )是後來者,不過1960年代初,還來得及收藏日本17~19世紀 Edo時代的繪畫,終於成為這方面的一家之言:論文-散文:
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1,序寫於元旦),翻譯參考:【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比英文本多一篇關於日本的近作),1986
90年代捐贈舊金山的東方藝術博物館,並兼任董事,幫博物館募款不下於一憶美元。

-----這段和其中譯的檢討,可以作為學習此篇論文的要點的參考。
The Japanese aesthetics are a way to understand, or at least to perceive, a fundamental and central element: the very special (I would say uniqu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and the outside world. It is a relationship based on receptivity, on an ability, to learn quickly and to improve on what is being taugh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accepting, or at least retaining , only what makes Japan more Japanese : what fits topology rather than geometry and algebra; what fits Japan human relationship; what fits the inner experience of the uniqueness of Japan, and what might be called, in Western term, Japanese spirituality. We are talking here of and existential phenomenon; and by the way, the best translation of the peculiar word "Shinto" is probably spirituality.
--Peter Drucker , 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1,  A View of Japan Through Japanese Art, pp.194-95林肇熙先生的譯文,的確有些問題 (詳後):了解日本人的美術,可以得到一個基金的中心問題,藉此可了解日本與外在世界的關係。這個關係的基礎在於感受與接受外來東西,並予以改良使其為日本化的東西之能力。這新事物並非幾何或算術,而是位相數學式的,其適合日本化的人際關係與內在體驗,用歐美的話說是適合日本的精神。我們在此所談的多是實相,代附帶說明一點, "神道"最好的譯文應是"精神性"。---(【邁向經濟的新紀元--日本成功的代價】,林肇熙譯,台北:志文 (據日譯本,比英文本多一篇關於日本的近作),1986,頁219)。


說: "神道"最好的譯文應是"精神性"
原文:the best translation of the peculiar word "Shinto" is probably spirituality.--
注意:"可能"變成"應是",姑且不談英文中的the peculiar word (獨特的字眼)。
spirituality 在goo 辭典:1 [U]精神的であること;超俗性;霊性;崇高さ;精神的傾向[気風].前文說依西方用語為Japanese spirituality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最卓越的企業實踐與原理教材   By 杜魯克(Peter Drucker )
Publisher: 志文出版社,1986








去某二手書店買了好幾本關於Peter Drucker的書 (包括一本台灣翻譯的小說;因為有許多藏在永和箱中,這樣比較便利。台灣相關書約三十多本,我還想湊熱鬧。)有些資訊可以彌補時空上的距離,譬如說,我說過:"【杜魯克:開創企業社會的人】,沈鑑治譯,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84;第12章: 講堂上的杜魯克 (1975.3.18~19) :300人企業人士參加,每人繳60元美元"。現在,在【杜拉克跨世講堂】,可知他在其他大學等地的演講,包括1981年{管理日益複雜的大型組織} (pp.92-99,出處為"摘自紐約大學杜拉克專題講座的演說"。


'Moby Dick' By Herman Melville《白鯨記》200年



 'Moby Dick' By Herman Melville《白鯨記》出版200年;《人和書》blog 的相關記載
2019年台灣書市至少有2本與白鯨記相關的書:查博客來,近10本(以上)相關
《白鯨記》裡頭有一群「為最崇高的悲劇而設的」人物,也有專為這些悲劇角色所設之最適當的一個敵人:一條白鯨。就梅爾維爾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創造的寓言,因為他同他的英雄在感情上是一致的,但是在理智上卻是不贊同他的。他寫了「一本壞書」-這是他寫完以後說的話-但是,他感覺到「好像綿羊似的潔白無暇」。捕鯨是梅爾維爾的最愛-確實是最愛,昔日他親身出海捕鯨;《白鯨記》寫成後,他也以文字捕住了一條不死的鯨。

“It’s a horrifying step toward extinction."



關於這個網站WASHINGTONPOST.COM

Two percent of the world’s 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s have died in the last two months


Oxford World's Classics

We will be honoring Herman Melville as the #ClassicsInContext Author of the month for August! Herman Melville was born on August 1, 1819 in New York City. Melville is a renowned American novelist, poe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most notably for 'Moby Dick' and 'Bartleby, the Scrivener.' At the start of his life, he and his family lived in luxury, only to plunge into poverty once his father died shortly after the failure of his import business in 1832. The author later embarked on a whaling voyage in the South Seas that inspired his early novels 'Typee' and 'Omoo.'

圖像裡可能有1 人、鬍鬚


Today is Herman Melville’s 200th birthday. For the past century, his fame has known no bounds, his reputation no rest, his life no privacy—something he desperately sought, and found at a farm in the Berkshires.



關於這個網站
NEWYORKER.COM
Herman Melville at Home


Herman Melville

Happy 200th Birthday to Herman Melville, born on this day in 1819 in New York, NY.
“Consider the subtleness of the sea; how its most dreaded creatures glide under water, unapparent for the most part, and treacherously hidden beneath the loveliest tints of azure. Consider also the devilish brilliance and beauty of many of its most remorseless tribes, as the dainty embellished shape of many species of sharks. Consider, once more, the universal cannibalism of the sea; all whose creatures prey upon each other, carrying on eternal war since the world began.
Consider all this; and then turn to the green, gentle, and most docile earth; consider them both, the sea and the land; and do you not find a strange analogy to something in yourself? For as this appalling ocean surrounds the verdant land, so in the soul of man there lies one insular Tahiti, full of peace and joy, but encompassed by all the horrors of the half-known life. God keep thee! Push not off from that isle, thou canst never return!”
― from MOBY DICK (1851) by Herman Melville
https://www.penguinrandomhouse.com/…/moby-di…/9780679783275/


"It is not down in any map; true places never are." Today marks 200 years since the birth of MOBY-DICK author Herman Melville. Learn more about Ahab, Ishmael, and the white whale: http://bit.ly/2Kmro8H

未提供相片說明。

我們的高中生涯不無聊,當別班同學在唸祭文範本時,老曹告訴我們白鯨記的故事。梅爾維爾二百歲生日快樂。
未提供相片說明。

人和書blog 的相關記載
Herman Melville: "Bartleby, the Scrivener", "Omoo", Complete Shorter Fiction 大洋洲的逍遙列島(attraction to the South Seas)

名著金句: "Billy Budd, Sailor"

"Moby Dick" is an acquired taste—like Melville himself. MOBY-DICK, Making Digital Books Into Page Turners

Moby Dick,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and Homer's The Odyssey by Bob Dylan

異説・黒沢明 (文春文庫―ビジュアル版) | 文芸春秋, 文春 |



Amazonで文芸春秋, 文春の異説・黒沢明 (文春文庫―ビジュアル版)。アマゾンならポイント還元本が多数。文芸春秋, 文春作品ほか、お急ぎ便対象商品は当日お届けも可能。また異説・黒沢明 (文春文庫―ビジュアル版)もアマゾン配送商品なら通常配送無料。








志文出版社老闆贈曹永洋

陳淑女、亀井勝一郎 Katsuichirō Kamei;余阿勳



 我的讀書經驗, 龜井勝一郎/陳淑女/志文, 1980, 019 8658, 圖書. 
223 我的讀書經驗龜井勝一郎( ) 陳淑女嘉義新港人,1935~2019


知識誕生的奧秘, 梅棹忠夫/余阿勳/劉輝/晨鐘, 1971, 019 8354, 圖書.

119 原始森林的邊緣史懷哲( Schweitzer, 余阿勳(1935- ) )

 陳淑女、余阿勳 駐日     由梁容若介紹







川端 康成 『美しさと哀しみと』1961《美麗與悲哀》

川端 康成   《美麗與悲哀》   金溟若譯   新潮文庫 16,1968/1985







1961年(昭和36年)61 - 62歳。京都に家を借りて滞在し、1月から『美しさと哀しみと』、10月から『古都』を連載発表。11月に第21回文化勲章を受章。

Tuesday, March 26, 2019

二手書店竹軒的感情。鍾肇政先生的翻譯作品H. G. Wells 的《文明的故事》







二手書店竹軒的感情。
去年新潮文庫的張清吉先生過世,我在新Blog上寫文紀念,一個月百來篇。由於書大部分放在永和,所以我多利用二手書店的。當時催老闆多跟我找書。今天,他送我一本張先生的簽名書。更難得的是,這是本鍾肇政先生的翻譯作品----H. G. Wells 的《文明的故事》。
  • ▼  February (9)
    • 《約翰·克利斯朵夫》Frans Masereel 插圖;麥綏萊勒木刻連環圖畫
    • 'New Grub Street'.;四季隨筆 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
    • Mary Poppins - The Complete Collection《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等...
    • 托馬斯‧摩爾 《烏托邦》Thomas More’s Utopia;《歷史人物的回聲 》
    • 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1821-1881)《罪與罰》《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 瓦洛吞 Félix Vallotton 1865~1925的漫畫
    • 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金溟若編譯( 1967) vs 魯迅譯(1925);西洋近代文藝思潮 (19...
    • 曹永洋 ,歷史人物的回聲:托爾斯泰、Sir Thomas More.......

      Thursday, February 7, 2019

      曹永洋 ,歷史人物的回聲:托爾斯泰、Sir Thomas More.......



      歷史人物的回聲,語言:繁體中文,ISBN:9575451457,頁數:368,出版社:志文,作者:曹永洋著,出版日期:1979/11/30


       本書以淋漓酣暢的筆鋒,介紹歷史上十二位知名的世界性人物,讀者於書中讀到不只是事功、業蹟、文學、藝術浮面的縷述而已,並且能進一步穿透這些巨像們的靈魂,看到他們如何披荊斬棘,脫穎而出。收到書中的人物包括:托瑪斯.摩爾、拿破崙、拜倫、雪萊、達爾文、俾斯麥、易卜生、托爾斯泰、甘地、史懷哲、金恩、黑澤明等人。
        作者以靈動、雄健的筆法,精闢深入的論見,信實縝密的資料,使每一位巨人從台的布幕中再度奔躍而出。本書鉤勒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書中對這些偉人畢生奮鬥的心路歷程,皆有詳實、獨到剖析,讀之可以磨礪志節,倍增面對人生的勇氣。本書寫作費時六年,堪作者嘔心瀝血之作。

      歷史人物的回聲


      Tal día como hoy, en 1478, nació en Londres Thomas More, más conocido en España como Tomás Moro. Este teólogo, político, humanista y escritor, fue un destacado detractor de la Reforma protestante. Su principal obra literaria, "Utopía", fue redactada en Amberes y publicada en 1516.
      El Museo del Prado conserva el retrato de Moro realizado por Rubens entre 1625 y 1630, y que es una copia libre del que el pintor alemán Hans Holbein el Joven había realizado en 1527. La copia de pinturas de otros autores representa una de las prácticas habituales de aquella época. En su obra, el artista holandés eliminó algunos elementos considerados accesorios, como un cortinaje y una cadena. El original de Holbein se conserva en la Frick Collection de Nueva York.



      Sir Thomas More was born in London, England on this day in 1478.
      "And when the devil hath seen that they have set so little by him, after certain essays, made in such times as he thought most fitting, he hath given that temptation quite over. And this he doth not only because the proud spirit cannot endure to be mocked, but also lest, with much tempting the man to the sin to which he could not in conclusion bring him, he should much increase his merit."
      —from "Dialogue of Comfort Against Tribulation" (1553)
      Thomas More is perhaps most familiar to us from his courageous struggle with Henry VIII, unforgettably portrayed in Robert Bolt’s classic, A Man for All Seasons. But that final struggle, which ended in his execution for treason, was only the crowning act in a life that he had devoted to God long before. In the first selection in decades made for the general reader from his collected works, this volume traces More’s journey of moral conviction in his own words and writings. Drawing on a variety of More’s late writings–the extraordinary “Tower Works,” written in prison, his poignant last letters to his daughter Margaret, and his poems, private prayers and devotional works–this collection will provide even readers lacking a background in Renaissance humanism or history with a rich introduction to a startlingly modern man of spiritual principle. Also included is the famous “Life of Sir Thomas More,” written by his son-in-law, William Roper. In the annals of spirituality certain books stand out both for their historical importance and for their continued relevance. The Vintage Spiritual Classics series offers the greatest of these works in authoritative new editions, with specially commissioned essays by noted contemporary commentators. Filled with eloquence and fresh insight, encouragement and solace, Vintage Spiritual Classics are incomparable resources for all readers who seek a more substantive understanding of mankind’s relation to the divine. READ an excerpt here: https://www.penguinrandomhouse.com/…/saint-t…/9780375725722/



Monday, January 14, 2019

The Hunt for the Nazi Loot Still Sitting on Library Shelves



柯蕾特 Colette作,品胡品清譯《二重奏》Duo



 ‧柯蕾特作品胡品清譯《二重奏》,志文出版社,1980年



Duo is a 1934 novel by the French writer Colette. The story focuses on a married couple on vacation in southern France, who deal with the fact that the wife has been unfaithful. Roberto Rossellini's 1954 film Journey to Italy is loosely based on the novel, but uncredited due to rights issues. Wikipedia
Originally publishedOctober 31, 1934
GenreFiction

Colette was a French author and woman of letters nominated for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 et L'Impur (1932, translated as The Pure and the Impure); La Chatte (1933); Duo (1934); Julie de Carneilhan ... Jump up to: Flower 2013, p.

Sunday, January 13, 2019

馬爾泰手記 The Notebooks of Malte Laurids Brigge 李爾克著, 方瑜譯,李永熾導讀



馬爾泰手記
李爾克著, 方瑜譯
志文,1972/79
李永熾導讀







The Notebooks of Malte Laurids Brigge was Rainer Maria Rilke's only novel, and is said to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such other writers as Jean-Paul Sartre.
Pages‎: ‎Two volumes; 191 and 186 p. respectiv...
Publication date‎: ‎1910
Translator‎: ‎M. D. Herter Norton
Author‎: ‎Rainer Maria Rilke


永恆的戀人(尤金.歐涅金) 普希金著 ,鄭清文譯 1977






















永恆的戀人


作者: 普希金著 ,鄭清文譯
出版社:志文

出版日期:1977/06/30
語言:繁體中文

 「永恆的戀人」(尤金.歐涅金)是近俄羅文學之父普希金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從一八二三年起,前後花了八年歲月,普希金寫成了俄羅斯第一本寫實的韻文體小說。他以自由奔放的筆觸描述一對青年激情與命運。透過男女主角的命運,詳盡地描繪了十九世紀初期的俄國社會和眾生相,被譽為是「俄羅斯生活的百科辭典」。藉著男女主角命運的衝突,普希金提出他銳利的社會批和拘學性思索,描述了真摯的情感與道德勇氣的困境,說明了健康的真理與責任觀念勝過犬儒式的思想與西方的膚淺。字裡行間充滿錯綜複雜的抒情意象,寫實的描述中也隱含著對大自然的沈思。書中所用的四音步抑揚格詩體的十四行詩,對後世俄詩的發展更有莫大的啟導作用。杜思妥也夫斯基便讚譽本書乃是俄羅斯的民族史詩,而女主角達茜雅娜則是俄羅斯純樸與誠篤的化身。

Monday, January 7, 2019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881) by Henry James 一位女士的畫像




一位女士的畫像

The portrait of a lady

出版日期:1986/09/15



2013/1/22
「難道你沒有過什麼計畫嗎?」
「有過,幾年以前我定了一個計畫,一直奉行到今天。」
「這一定是一個很有趣的計畫。」伊莎貝爾直率地說。
「一個很簡單的計畫。那就是儘量平靜無事」……
……
「……我在這裡一住就是許多年,實現了我剛才說的那個安靜計畫。我不是一點也不快活。我也不是說我一無所求,但我所求的只是可憐的、有限的一點東西。我生活中的大事,除了我自己,絕對不為任何人所知道,譬如,買一件便宜的十字架古董(當然我從來不會出大錢收購),或者像有一次那樣,在一塊給一個心血來潮的儍瓜塗得亂七八糟的油畫板上,發現了柯勒喬的一幅草圖!」摘自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一眼就看出這個熟悉的計畫。小說像一面鏡子,照見我們的模樣……
2013/1/23
一個人應該使自己的生活成為一件藝術品。摘自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書房的第一面牆塗了鮮黃色……柱子和樑怎麼辦?……已經踏出第一步,家裡的牆五十幾年來都是白色的。
塗一面牆才兩、三個小時而已,比寫一篇文章還快……不必想太多,腦子裏有一點「色感」就可以塗了,不滿意就改,當做寫日記一樣,只要天天做……是的,「天天做」是藝術的基本條件。作家沒有天天寫就不是作家;畫家沒有天天畫就不是畫家……
「天天做」有點像長篇小說……把一個密集一週可以完成的工程,轉變成天天做一點,二、三月才完成……這個轉變的成功在於「工程必須變成藝術」。
2013/1/24
有時候,我真想跑到你父親的墳前去跪下,也許他給我錢的時候沒有想到,他做了一件多麼好的事,他使我可以嫁給一個貧窮的人──一個在貧窮面前保持著尊嚴的人,一個是富貴如浮雲的人。奧斯蒙德先生從來不想向上爬,從不想出人頭地──世俗的榮譽不在他心上。摘自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我想《一位女士的畫像》是亨利‧詹姆斯最值得一讀的小說。他在自序裏這麼說:「把問題的中心放在少女的意識中,你就可以得到你所能期待的最有趣、最美好的困難了。堅持這一點──把它作為中心……」
會喜歡這部小說,表示你還不算衰老,對於少女的意識還不陌生……
  Nascondi



“Her reputation for reading a great deal hung about her like the cloudy envelope of a goddess in an epic.”
―from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881) by Henry James
Isabel Archer, a beautiful, intelligent, and headstrong American girl newly endowed with wealth and embarked in Europe on a treacherous journey to self-knowledge, is delineated with a magnificence that is at once casual and tense with force and insight. The characters with whom she is entangled–the good man and the evil one, between whom she wavers, and the mysterious witchlike woman with whom she must do battle–are each rendered with a virtuosity that suggests dazzling imaginative powers. And the scene painting–in England and Italy–provides a continuous visual pleasure while always remaining crucial to the larger drama. THE PORTRAIT OF A LADY is the most stunning achievement of Henry James’s early period–in the 1860s and ’70s when he was transforming himself from a talented young American into a resident of Europe, a citizen of the world,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ists of modern times. A kind of delight at the succes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informs every page of this masterpiece. READ an excerpt here: https://www.penguinrandomhouse.com/…/the-portrait-of-a-l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