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
幸福的選擇:退休茶會
昨天我們系上辦退休老師的茶會,有三個老師退休了,我有很多的感受。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從事教授的工作能夠順利退休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三個老師分別都有以前傑出的學生回來獻花,桃李滿天下。
最近都在看卡繆的《幸福的死》,這是他較早期的一部作品,雖然直到他去世後(1971年)才被出版,但它是他在年輕時的重要創作,對他後來的著名作品《異鄉人》的寫作有深遠影響。
《幸福的死》講述的是帕特里斯·梅爾索的故事,他是一位普通的文書工作者,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梅爾索對生活的現狀感到不滿,渴望追求個人幸福。他因殺害一位富有但身患重病的朋友而獲得金錢,並用這筆財富開始了對幸福的追尋。
他辭去了工作,旅遊、探索自己的內心,最終選擇在一個僻靜的地方過著簡樸的生活。這故事探討幸福與死亡的關係,人類追求幸福的代價,以及對荒謬哲學的探索,表達了對存在、自由與幸福的思考。
很難想像這本書是一個二十幾歲年輕人寫的,對人生有如此深刻的感受,這本書一開始的這兩段話就令我很想一直看下去。
「對於一個出身良好的人而言,快樂從來不是件複雜的事。只需要把一切的命運重拾在握,憑的不是放棄的意志,一如很多假偉人那樣,而要憑追求快樂的意志。只不過,達到快樂,需要時間。需要很多時間。
快樂本身也是一種漫長的耐心。在幾乎各種情況下,我們耗盡一生去賺錢,但明明該用錢來賺取時間。這個呢,就是向來唯一讓我感興趣的問題。它很明確,很具體。」
我的筆記上面寫下幾句書中的話:
「只有一種真正的自由,那就是內心的自由。」
「幸福是一種選擇,而不是命運的施捨。」
「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擁抱生命。」
「擁有時間是幸福的關鍵。」
「當我們認清生命的荒謬時,便能開始認真地活著。」
在退休茶會上,三位老師的學生送上花束,那些桃李滿天下的場景讓人深刻體會到這個教授工作的價值與影響。這是一種無形的幸福,「幸福是一種選擇,而不是命運的施捨」。三位老師的退休,不僅象徵著工作生涯的圓滿結束,更提醒時間的珍貴,以及生命的荒謬中,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擁有自由與時間,不僅是幸福的關鍵,也是值得思考的人生命題。
時間過得飛快,但唯有內心擁有自由,才讓我們能細細品味這漫長的生命旅程。
「信仰的虛偽與自省的缺席」
我許多朋友都是慈濟之類宗教的信徒,這個組織好像有針對大專教師辦了很多活動,這一群人好像唸了很多書,也有不錯的社會地位,但真正快樂的其實並不多。
甚至我還知道有一個學長,在他的研究室裡面就有個小小的佛龕,幫助他可以修行。
我常常在想這麼多傑出的教授,平常看他們在口試學生時都問出非常犀利的問題,思考非常敏捷,難道對於自己禮拜六、日去參加的活動,不會產生任何疑問嗎?
我念國小的時候,家裡有黑道和佛教信徒的書,也跟家裡面的人參加過幾次佛教的活動。根據我的記憶那些活動感覺都非常好,裡面的人都笑臉迎人,有堅定的信仰,在那樣的環境當中,比家庭還有溫暖。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投入宗教很多是對現實的失望或疏離,但希望有好的來生,或脫離輪迴,進入永生不死的極樂世界或天堂。
我很喜歡「里斯本夜車」這本書,男主角普拉多中學畢業的時候,是這樣描述永生的天堂:
「同樣的感覺第二次出現時,便不再有第一次時的感受,重現的感覺讓感受褪色。一旦同樣的感覺出現過於頻繁,持續過於長久,大家必定心生厭倦和疲乏。想到日子將永無止境,不朽的靈魂怎能不出生出強烈的厭惡和絕望的呼喊。」
宗教原本應該是對生命困惑的深刻回答,如果成為僅僅的儀式和逃避工具時,便失去了其批判性價值。
「一切高尚的事物都充滿了深刻的矛盾。」宗教若只是一個能帶來安慰的儀式或溫暖的群體,那麼它究竟是在追尋永恆的真理,還是僅僅填補個人心理的空虛?
如果所謂的「極樂世界」或「天堂」不過是對生命終結的恐懼所建構出來的幻象,那麼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這份信仰的真誠,並在面對死亡的美麗與恐懼時,以真實的生命熱忱超越它?
「死亡賦予人類美麗和恐懼的瞬間!唯有死亡,才讓時間有了生命。」
~里斯本夜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