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台灣行

五 雨中掃墓

到台北的第三日完成了我一個夙願:到中研院參觀。一是去後山憑弔胡適先生墓,二是參觀傅斯年圖書館。他們二位都是我最景仰的學者,在我心目中是風雨飄搖的現代中國最最「有所守」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

「有所守」是徐訏先生追思張君勱先生的文章用語,他評價君勱先生一生最大的「完成」是他的人格,「足為我們所謂知識份子表率的是他『有所守』的態度。」我深以為然。

契訶夫說「一個民族最大的財富是其知識份子。」我覺得,這是就知識份子最優秀的層面而言。有的時候,知識份子會因種種原因:利欲、偏激、幼稚、膚淺而喪失了其精英價值,一如余英時先生在<中國知識份子的邊緣化>一文中所言:中國知識份子自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由士大夫過渡到邊緣人,他們不再有「吾曹不出蒼生何」精神貴族式的士大夫精神,而開始撤出中國文化的中心地帶,到一九四九年更已走到了邊緣化的盡頭。

只有極少數知識份子在時代的大風大浪中,始終堅守住了民主自由追求的底線。胡適先生和傅斯年先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兩位。我曾有幾篇小文談及他們對於二十世紀中國文化、乃至民主自由中國之意義,這裏就不赘述。

或可在此附記者有二。一是載我從酒店往中研院的約車司機一上車就問我:「是去那邊參拜胡適墓嗎?」我驚問:「你怎麼知道的?」他下面的話令我更是驚喜:「看你的樣子就知道。」他附加一句,「我載過很多人去那裏。」

「去的人很多嗎?」

「不少。」他又附加一句,「可見台灣還是有希望的。」

二是本來只想到傅斯年圖書館轉一圈,卻意外地參觀到了傅斯年紀念室。話說我正往圖書館裏長驅直入,此行之導遊——正在中研院史語所訪學的吾兒張曉宇——指着旁邊一張小門道:「不如先到傅先生紀念室看看吧。」

又是一個驚喜!紀念室很小,展出的卻都是珍品真跡。以前都是在書裏看到的文字和影印圖片,現在都可以站在跟前一一仔細瞻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