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杜正勝院士系列講座活動(2025年4月30日~5月2日)

非常感謝杜院士蒞臨中山大學,帶來兩場精彩的學術講座,介紹中國帝制政權的本質,以及中國古代生命觀的建立過程。院士於前者介紹中國傳統政體分類、皇權結構、法律性質、司法特質、君臣民關係,並以「近代西方對照傳統中國」的角度來尋求歷史意義。院士認為這樣的考察是「發現重於評價」的歷程,認識傳統將有助於找到自我超越之路。院士於後者展示中國古代從身體感知、氣血流動,到心志修養到天人合一的生命觀建構歷程,突顯中國思想中生命整體性與自然融合的特質。兩場學術講座分別邀請莫加南老師和賴錫三院長與談,用精要的時間綜述演講並提出個人想法,雙方互動同樣精彩。

除了學術講座,另有一場院士著作《物怪故事解:中國亙古流衍的心態》精讀會,院士先介紹他為何會碰觸「物怪」這個課題、思考「物怪」的過程,以及歷史方法學的實驗,再到本書著眼的議題、限度和無限天地。這部分其實是院士分享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學術經驗,將金針度人,聽到賺到!後來他自問自答:「到底相不相信有物怪或鬼怪?」大概是太多人問他這個問題,他乾脆自己回答,大抵可以用「存而不論、心存敬慎」這八個字概括。會中邀請謝薇娜、羅景文、陳國偉(中興大學)三位老師與談,分享他們閱讀院士著作的心得,三位與談人除了針對院士著作提出看法,也延伸至臺灣、日本,甚至保加利亞的物怪或奇幻敘事,以及後續的轉譯再創,不同的閱讀視角帶來不同的解讀趣味。我一直難以忘懷的是這本書不斷回扣院士生命經驗,同時閃現著人性的關懷,例如院士在110頁寫到獺怪從來沒害過人,何至於死的疑惑。(何至於死,我從志怪故事的「類」思維來思考,院士在書中有從白蛇傳的「正邪」來詮釋,但院士有說這是後來倫理觀的影響)。

院士來訪中山四天,這幾天我們幾乎都用台語交談,相當輕鬆自在。他就像溫厚的長者一樣,和我們分享他的一些經驗,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多運動,於是他成為到中山大學健身房重訓的第一位院士(應該是吧!),院士八十歲了都還很重視身體,我簡直是漚少年。再次感謝杜正勝士蒞臨,帶給中山師生非常精彩的知識與學識的啟迪。同時感謝文學院及各系所、兩個研究中心,以及體育發展組和藝文中心等多位同仁和助理們的協助,讓這次活動能圓滿完成。

---------------------------------

講座訊息

國立中山大學「世界共生與人文創新」講座之設立,將以「共生」理念為核心,期望「共生」思潮,將猶如民主、科學一般,成為人類的跨文化普世價值。講座活動將環繞三軸,一一展開:一軸,院士典範與學術傳承。二軸,時代危機與人文創新。三軸,漢學資產與共生哲學。「世界共生與人文創新」講座,將與「全球共生與國際漢學」特色中心,以及中山文院潛力研究群計畫積極串連,共同成為未來幾年的學術發動機。

本系列講座將邀請人文、藝文領域之院士級頂尖學者或傑出藝文大師,進行多方面的人文及藝術領域探索。受邀學者或貴賓將在中山大學校園住校數天,讓校內師生得以更多地親炙大師風采。除了正式講座外,也將舉辦院士著作精讀會等活動,邀請貴賓與校內外學者專家一同對話,相信將觸發更多研究靈感及思想火花,開展新興研究議題。

本次院士講座系列活動(4/30-5/2)特邀杜正勝院士蒞臨中山大學。杜正勝院士現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講座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及教育部部長等職。杜院士專精中國上古史、中國古代社會史,並對文化史與醫療史有深入研究。

杜院士於1990年與同儕共同創辦《新史學》,倡導開發新課題、拓展新領域,對歷史研究帶來重要影響。杜院士曾自述其史學思想有三變:第一變從骨骼到血肉,所謂血肉是著重於豐富歷史研究內容,以下層人民補上層菁英、以社會生活與文化心態補足政經與思想之不足;第二變是超越中國的中國史,即突破中國疆界的框架,將中國置於歐亞大陸的視角進行考察,並提出「同心圓史觀」,從臺灣出發,擴及中國、亞洲乃至全球。卸任公職後,他的第三變是短暫從政之後回歸學術研究,提出從表層到內裡的研究,史料的解釋當更深入,才能探究歷史的奧義。

杜院士對臺灣社會政治與文化發展亦深表關懷,1990年代即對歷史教育、臺灣民主發展及文化主體性等議題多有論述。他的研究與思想不僅影響學術界,也對臺灣歷史教育及文化認同產生深遠影響。

1. 院士講座第一場次:「中國文化的古典探源(上):中國帝制政權的本質」,時間:4/30(三)下午2:00-4:00,地點:文學院B1階梯教室LA0001

2. 院士講座第二場次:「中國文化的古典探源(下):中國生命觀的確立」,時間:5/1(四)上午10:00-12:00,地點:文學院B1階梯教室LA0001

3. 院士著作《物怪故事解:中國亙古流衍的心態》精讀會,時間:5/2(五)上午10:00-12:00,地點:文學院LA8004

#杜正勝院士

#世界共生與人文創新講座

#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跨文化共生國際漢學研究中心

#全球共生與國際漢學特色領域研究中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