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憶豪情說放顛,青燈高忱慣無眠。姓名已任呼牛馬,踨跡真看溷市盧。計歲期頣三過二,積功幼學十當千。頻年世味清磨消,悵絕生徒敝壽延。
這是勞思光先生七十歲時所寫的詩,再請AI來說明這首詩的意思,解幾來也有幾分傳神。
以下是Chat GPT的解釋:
這首詩是哲學家勞思光先生七十歲所寫,帶有濃厚的自況與人生反思之意,風格古樸典雅,富有哲理。以下是逐句說明與整體詮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詩與逐句解釋:
其憶豪情說放顛,青燈高忱慣無眠。
回想年輕時的豪情壯志,言語行止中都顯得放蕩不羈;如今獨坐青燈之下,思緒奔湧,已習慣了無眠的夜晚。
→ 描述從年輕氣盛到晚年沉思的對比,展現其學思不輟、夜不成眠的哲人之姿。
姓名已任呼牛馬,踨跡真看溷市盧。
對於自己的名聲早已看淡,任人呼來喚去如牛馬;所走之路,實在像混雜不堪的市井陋室一般,毫無虛飾。
→ 對功名、身份的超脫,強調願意身處庸俗之地,卻仍堅持真我,走一條坦然無虛的路。
計歲期頤三過二,積功幼學十當千。
年齡已過七十(期頤為百歲,三過二即七十);累積的學問自幼開始,十歲時便已堪當千人之學功。
→ 對自我學術歷程的肯定,從童年便立志學問,如今累積成果深厚。
頻年世味清磨消,悵絕生徒敝畢壽延。
近年來世情世味已漸淡去,心志更為清明;徒然悲嘆的是弟子凋零,自己卻依然延壽在世。
→ 感慨人生的無常與孤獨,學生一一離世,留下孤身老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體詮釋:
這首詩深刻描寫了勞思光先生七十歲的心境,呈現出以下幾個層面:
1. 哲人孤懷與學術堅持:
從年少豪情到暮年無眠的沉思,詩中表現出一位知識分子對理想與學問的執著不移,無論身處市井、名聲受損,依舊心如止水、堅持追求。
2. 超脫世俗與自我反省:
「姓名已任呼牛馬」一句透露出對外在榮辱的超然態度,顯示出儒者兼具入世與出世的精神風骨。
3. 對生命流轉的感懷:
面對年華老去、弟子凋零,詩人流露出哲學家特有的孤獨與清醒,對「延壽」並非全然喜悅,反而充滿悵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
這首詩既有儒家「修己以安人」的精神,又帶有道家「超然物外」的淡泊。勞思光先生以詩為言志,不但記錄了個人哲學人生的軌跡,也展現出對人世、知識與存在的深刻洞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