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凱恩號嘩變》作者97歲高齡出版新書
報道 2012年12月19日
Stephanie Dian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赫爾曼·沃克在加州棕櫚泉家中的書桌旁邊,身邊放着一幅亡妻的照片。
加州棕櫚泉——97歲的赫爾曼·沃克(Herman
Wouk),《凱恩號嘩變》(The Caine Mutiny)、《馬珏麗·莫尼斯達》(電影版,台灣譯為《初戀》)(Marjorie
Morningstar)與《戰爭風雲》(The Winds of
War)的作者,已準備好接受訪談——他的管家如是宣布。穿過整潔的廚房,走過一間小書房,裡面的躺椅上放着寫了“我愛你,爺爺”的枕頭,然後右拐。
沃克就在眼前,站在桌子後面,眨動着眼睛,握手很有力,說很想談一談自己最新的小說。“我們開始吧!”他興高采烈地大聲說道。
這就是隱居出了名的赫爾曼·沃克?
他年紀大到記得西蒙與舒斯特的兩位創始人(“他們兩人截然不同”),沃克還寫了一部小說,在現代性方面令人驚詫不已,至少在形式上如此。《立法者》 (The Lawgiver),周二(指11月初——編注)上市,用信件、短訊、備忘錄、《綜藝》雜誌上的文章、電子郵件,還有Skype聊天記錄,編織成滑稽的奇 聞趣事。他認為,書信體小說是解決他花了數十年時間試圖破解的主題的唯一方式:摩西(Moses)。
“要說敘事,小夥子,講故事除了聖經就沒別的了,”沃克說道,“它已經很完美了,你還能達到什麼境地?我想這部分說明了我的‘固着’,照你們的說法。”
《立法者》這部小說有234頁,故事虛構了一群現代人要拍一部有關摩西的電影 ——得到了一位非虛構人物的指導:赫爾曼·沃克本人,一位“固執的古人”,儘管他的妻子貝蒂·撒拉·沃克(Betty Sarah Wouk)顧慮重重,他還是卷了進來。糾結在一起的是舊情複發、財務糾紛、宗教傳統與家族關係等主題。
小說的中心人物,馬果禮·索羅威(Margolit Solovei),被描繪成當時紅極一時的好萊塢作家,給人的印象有點像沃克筆下的馬珏麗·莫尼斯達(Marjorie Morningstar)的當代版本,那是1930年代風華正茂的一位當紅女演員。但沃克堅持說這不是他的本意。
“絕對不是,”他說道,“《馬珏麗·莫尼斯達》是——我的天啊—— 整整兩代以前的人物了。”
沃克對好萊塢的各種荒謬之處的描寫可謂毫不手軟(而又十分準確),這部摩西電影的製片不斷催促要求作家馬果禮“讓上帝的台詞盡量短而少。”
沃克上周說過,“我跟電影製片廠算是完了,你可以這麼說,”他說他的房子一度為娜塔莉·伍德(Natalie Wood)所有,後者在《馬珏麗·莫尼斯達》1958年版的電影中出任主角。沃克雖然讚揚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在《凱恩號嘩變》(1954)的表演,但他說,自從1964年改編了他的《血氣方剛的霍克》(Youngblood Hawke之後,就對“電影人”不抱幻想了。“那真是糟透了,”他說。
儘管自己在好萊塢有很長的經歷,沃克說他還是擔心沒辦法把握今天好萊塢的一些細節。電影決策人現在還看《綜藝》雜誌嗎?電影製片廠還玩財務遊戲嗎?
“我的作品必須準確,”他說道,一邊做着旋緊螺絲的動作。通過一位朋友,他找了弗蘭克·馬歇爾(Frank Marshall),即《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諜影重重》(The Bourne Legacy)等電影的製片。
“弗蘭克飛到這裡,說,‘對,就是這個樣子。’這可把我高興壞了。”沃克說。
《立法者》最為引人注目之處,當是沃克與其妻子關係令人心碎的描繪,她去年以90高齡去世。這對夫妻結婚66年,她也是沃克的經紀人。沃克太太在書中是一位嚴格而又機智的人物,不但保護丈夫不受外人的干擾,同時又滋養着他的創作才能。
她的照片出現在小說的結尾——正是她夾在“一封情書”里寄給他的那張,當時正值二戰期間,他在海外。他給照片裝框後,放在桌上。
考慮到她去世不久,而她也會一直縈繞在他身邊——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過道書架上擺放的那些陶瓷貓雕,沃克對有關她的提問敏感也情有可原。但不要在這位九旬老翁面前戰戰兢兢。
“問吧,問吧,”他說話的語氣堅定但不惱怒,“不要客氣,想問什麼就問吧。”
好吧,那就問了:66年之後,沒有了她,他是如何過的?
沃克凝視着窗外的聖哈辛托山脈和自己的盆栽天竺。“我們的關係實在是太深了,難以形容,”他輕輕地說道,“也可以說是才開始,可她卻離我而去。”
他將自己的評論限於工作關係,回想起沃克太太從未去過自己的辦公室,卻在自己的書中(截至目前是18本)起着“巨大的”作用。譬如,他因之獲得普利策獎的《凱恩號嘩變》,每寫完一章,他就大聲朗讀給她聽。
“她可能會說,‘我知道你寫到什麼地方了,但你必須解決那個傢伙。’”沃克說道,“嗨,六個月的寫作一眨眼就過去了。而她總是——總是——對的。”
他又朝窗外看了。“一不留神就要跑題了,你們會認為我是一個動不動就愛哭的老頭,”他說道,“你是怎麼做到讓我說這個的?我們來杯咖啡吧。”
說完,他從襯衣口袋裡掏出手機,叫了管家,然後轉向比較輕鬆的話題。
沃克說他很“高興”回到西蒙 & 舒斯特,這家出版社1947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奧羅拉·道恩》(Aurora Dawn),這是他二戰期間他在海上的時候手寫的。(他參加了8次太平洋入侵戰事)沃克覺得尤為感人的是,西蒙&舒斯特的出版商喬納森·卡帕 (Jonathan Karp)寫的碩士論文,研究的就是他的小說。
人們對他把最新式的聯繫方式如短訊與Skype融入《立法者》這一點很感興趣,這使他有一絲的惱怒。一個97歲的老人怎麼會知道Skype的?
“我或許是老了,但我還是知道外面的世界的。”他說道,指出為了跟朋友與家人保持聯繫,他使用互聯網也已多年。“我得承認,我現在還不是真的會發短訊,”他說。(注意那個“還”字。)
對於97歲的人來說,沃克可謂相當好動了。他的私人教練周一、周四來;瑜伽教練周二、周五過來晃一圈。不管你做什麼,可別問他是否打算封筆不寫了 。
“那我做什麼?”他問道,“就坐等一年?”
不過,他承認自己有時擔心還有什麼可說的。
“有時候,情緒低落,我感覺全身空蕩蕩的。”他說道,“不過那種感覺一過去,我又回到電腦旁。”
其實,他的下一本書已經在寫作中。“我已寫了一大部分,但這個不能跟你說。”他微笑道。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2年11月13日。沃克就在眼前,站在桌子後面,眨動着眼睛,握手很有力,說很想談一談自己最新的小說。“我們開始吧!”他興高采烈地大聲說道。
他年紀大到記得西蒙與舒斯特的兩位創始人(“他們兩人截然不同”),沃克還寫了一部小說,在現代性方面令人驚詫不已,至少在形式上如此。《立法者》 (The Lawgiver),周二(指11月初——編注)上市,用信件、短訊、備忘錄、《綜藝》雜誌上的文章、電子郵件,還有Skype聊天記錄,編織成滑稽的奇 聞趣事。他認為,書信體小說是解決他花了數十年時間試圖破解的主題的唯一方式:摩西(Moses)。
“要說敘事,小夥子,講故事除了聖經就沒別的了,”沃克說道,“它已經很完美了,你還能達到什麼境地?我想這部分說明了我的‘固着’,照你們的說法。”
《立法者》這部小說有234頁,故事虛構了一群現代人要拍一部有關摩西的電影 ——得到了一位非虛構人物的指導:赫爾曼·沃克本人,一位“固執的古人”,儘管他的妻子貝蒂·撒拉·沃克(Betty Sarah Wouk)顧慮重重,他還是卷了進來。糾結在一起的是舊情複發、財務糾紛、宗教傳統與家族關係等主題。
小說的中心人物,馬果禮·索羅威(Margolit Solovei),被描繪成當時紅極一時的好萊塢作家,給人的印象有點像沃克筆下的馬珏麗·莫尼斯達(Marjorie Morningstar)的當代版本,那是1930年代風華正茂的一位當紅女演員。但沃克堅持說這不是他的本意。
“絕對不是,”他說道,“《馬珏麗·莫尼斯達》是——我的天啊—— 整整兩代以前的人物了。”
沃克對好萊塢的各種荒謬之處的描寫可謂毫不手軟(而又十分準確),這部摩西電影的製片不斷催促要求作家馬果禮“讓上帝的台詞盡量短而少。”
沃克上周說過,“我跟電影製片廠算是完了,你可以這麼說,”他說他的房子一度為娜塔莉·伍德(Natalie Wood)所有,後者在《馬珏麗·莫尼斯達》1958年版的電影中出任主角。沃克雖然讚揚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在《凱恩號嘩變》(1954)的表演,但他說,自從1964年改編了他的《血氣方剛的霍克》(Youngblood Hawke之後,就對“電影人”不抱幻想了。“那真是糟透了,”他說。
儘管自己在好萊塢有很長的經歷,沃克說他還是擔心沒辦法把握今天好萊塢的一些細節。電影決策人現在還看《綜藝》雜誌嗎?電影製片廠還玩財務遊戲嗎?
“我的作品必須準確,”他說道,一邊做着旋緊螺絲的動作。通過一位朋友,他找了弗蘭克·馬歇爾(Frank Marshall),即《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諜影重重》(The Bourne Legacy)等電影的製片。
“弗蘭克飛到這裡,說,‘對,就是這個樣子。’這可把我高興壞了。”沃克說。
《立法者》最為引人注目之處,當是沃克與其妻子關係令人心碎的描繪,她去年以90高齡去世。這對夫妻結婚66年,她也是沃克的經紀人。沃克太太在書中是一位嚴格而又機智的人物,不但保護丈夫不受外人的干擾,同時又滋養着他的創作才能。
她的照片出現在小說的結尾——正是她夾在“一封情書”里寄給他的那張,當時正值二戰期間,他在海外。他給照片裝框後,放在桌上。
考慮到她去世不久,而她也會一直縈繞在他身邊——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過道書架上擺放的那些陶瓷貓雕,沃克對有關她的提問敏感也情有可原。但不要在這位九旬老翁面前戰戰兢兢。
“問吧,問吧,”他說話的語氣堅定但不惱怒,“不要客氣,想問什麼就問吧。”
好吧,那就問了:66年之後,沒有了她,他是如何過的?
沃克凝視着窗外的聖哈辛托山脈和自己的盆栽天竺。“我們的關係實在是太深了,難以形容,”他輕輕地說道,“也可以說是才開始,可她卻離我而去。”
他將自己的評論限於工作關係,回想起沃克太太從未去過自己的辦公室,卻在自己的書中(截至目前是18本)起着“巨大的”作用。譬如,他因之獲得普利策獎的《凱恩號嘩變》,每寫完一章,他就大聲朗讀給她聽。
“她可能會說,‘我知道你寫到什麼地方了,但你必須解決那個傢伙。’”沃克說道,“嗨,六個月的寫作一眨眼就過去了。而她總是——總是——對的。”
他又朝窗外看了。“一不留神就要跑題了,你們會認為我是一個動不動就愛哭的老頭,”他說道,“你是怎麼做到讓我說這個的?我們來杯咖啡吧。”
說完,他從襯衣口袋裡掏出手機,叫了管家,然後轉向比較輕鬆的話題。
沃克說他很“高興”回到西蒙 & 舒斯特,這家出版社1947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奧羅拉·道恩》(Aurora Dawn),這是他二戰期間他在海上的時候手寫的。(他參加了8次太平洋入侵戰事)沃克覺得尤為感人的是,西蒙&舒斯特的出版商喬納森·卡帕 (Jonathan Karp)寫的碩士論文,研究的就是他的小說。
人們對他把最新式的聯繫方式如短訊與Skype融入《立法者》這一點很感興趣,這使他有一絲的惱怒。一個97歲的老人怎麼會知道Skype的?
“我或許是老了,但我還是知道外面的世界的。”他說道,指出為了跟朋友與家人保持聯繫,他使用互聯網也已多年。“我得承認,我現在還不是真的會發短訊,”他說。(注意那個“還”字。)
對於97歲的人來說,沃克可謂相當好動了。他的私人教練周一、周四來;瑜伽教練周二、周五過來晃一圈。不管你做什麼,可別問他是否打算封筆不寫了 。
“那我做什麼?”他問道,“就坐等一年?”
不過,他承認自己有時擔心還有什麼可說的。
“有時候,情緒低落,我感覺全身空蕩蕩的。”他說道,“不過那種感覺一過去,我又回到電腦旁。”
其實,他的下一本書已經在寫作中。“我已寫了一大部分,但這個不能跟你說。”他微笑道。
翻譯:王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