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曹永洋與醫生界關係密切:父 曹賜固,傳記文學著作以醫生為主,台灣醫生與文化界 報紙等 《康健》2025年度好醫生

  曹賜固,曹永洋父子: 一堂鄉土 傳記、文學課: 曹賜固, 曹永洋《八芝蘭‧天玉齋隨筆》「岩手医学専門学校」畢業紀念冊《日本短篇小說傑作選》森鷗外(Mori, Ogai もり おうがい 1862~1922)高瀬舟《互動》 2025 0109    相信:

🎉🎉榮獲《康健》2025年度好醫生
本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及心臟血管外科楊翔宇醫師榮獲《康健雜誌》評選為2025年度好醫生。
《康健雜誌》自2022年起策畫「年度好醫生」評選,持續與全台30大專科醫學會合作。今年特別推薦評選各醫學領域的50歲以下,具備傑出技術、態度和學養的中生代醫師,依據「醫術醫德」、「國際聲譽」和「與時精進」3大指標,評選出該科別的〈年度好醫生〉。

 曹賜固,曹永洋父子: 一堂鄉土 傳記、文學課: 曹賜固, 曹永洋《八芝蘭‧天玉齋隨筆》「岩手医学専門学校」畢業紀念冊《日本短篇小說傑作選》森鷗外(Mori, Ogai もり おうがい 1862~1922)高瀬舟《互動》 2025 0109    相信:

與曹永洋學長難忘的十餘年友誼。

2024 想寫書向曹永洋學長致敬,略述其因緣和目的

2023年9月28日。一百多人參與《張清吉先生紀念文集》(曹永洋等人編撰,台北:允晨文化,2023) 新書發表會。這本書是許多人、五年以上的合作成果,對曹永洋先生的影響頗大 (詳後文) 、我看他如此樂在其中,心中想,可以再出版一本書......。

原計畫廣邀曹永洋先生的學生廖志峰等來寫,然而我對學生的認識不多,所以決定先從的朋友圈來寫



曹永洋無限懷念其父,拿出珍藏的父親的日本醫專1935年畢業紀念冊,內友石川詩歌,希望林女士重新譯出。 ( 2024 0529聚會,畢業紀念冊重要的,由陳文發照相。)

曹賜固先生很重視語言,例如"夫君不可稱妻子為太太(敬語)"。

寄來畫集等十冊。書中寫夫婦的著作,新潮文庫為多。

 最懷念的一個朋友:畫家吳耀忠(自畫像,1980年畫)

畫集等寄來十冊。書中寫夫婦的著作,新潮文庫為多。

(時值雷驤往生,我展讀《人間自若》兩卷(春明.夏影、秋光.冬眠),及畫集《畫人之眼》(市井.暴力.身體),腦海中突然流曳著吳耀忠、粱正居等人的相關畫作或攝影,那是70年代「鄉土回歸」的整體留像,以前不太懂,近幾星期在整理70年代的鄉土回歸現象,再對照這些前輩文人的作品,似乎懂了些什麼。


初識雷驤作品當然是在80年代「人間副刊」上,他以拙樸插畫搭配一篇文章的入眼手法。這和梁正居一幅庶民照片配以一篇人生小景似很雷同。或者吳耀忠幫陳映真在遠景所出版小說的封面畫,這些都有鮮明的70年代鄉土回歸色調。)



給車馬費。

昔日包三千。

。。。。。




那是想要撥除黨國桎梏、反共幽靈,直探黎明前夕台灣土地的共同嘗試。庶民、小民才是他們心之所寄。這自然不是現代主義的心靈獨語,又和日後的種種後設文學迥異。他們所述所繪、所攝的鄉土又和今日這種濃妝豔抺、精心打扮的鄉土定義不搭;他們似乎集體留在上一個月台淺吟低唱 、快樂與共,不須與我等解釋、同心,似乎就是如此。


其實,雷驤是個即之也溫的長者,他風趣尚聊,由於多才多藝,自然「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完全不須掉書袋、套人生至道;祇是我與他除了公務沒有私誼。是由於鄉土回歸的70年代意象,才讓我再回眸70年代。


說來尷尬,我的年歲其實已足以溼潤一些70年代的文學景觀,而確實那個年代已識黃春明、王禎和,當然也因為「鄉土文學論戰」讓70年代的文學作品被賦予某種異樣色彩。


然而,跨過80年代後我似不想再回探70,儘管我向來是老靈魂,但和70年代的靈魂長期以來有著落差。我知,我尚理智、理論,想早日撥除迷霧,讓金陽煦風吹入心坎;然而如今時序已是21世紀20年代,AI的討論壓過一切,然後但見70年代的人物在肉體寂滅後,靈魂紛紛道曲訴衷,而此時我也不再年輕,於是到了與他們說「好久不見」,接著坐下品茗聊天。即使人已飛往另個異世界,他們的作品與人情就是留於此世的傳世密碼。


對!當我專意於梳理80年代如何走向今,前一階段的70年代,我就是不能略過。雷驤、張照堂、黃永松、梁正居、吳耀忠,我都得好好再重識。


。。。。。

八   蘭天玉齋隨筆 曹賜固/曹永洋著  請進入時光隧道,親近士林賢喬梓曹氏父子筆下的老台灣


八芝蘭‧天玉齋隨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