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劉克襄:不想成為下一代的負擔;李雅伶、 謝明海 回應


劉克襄新增了 3 張相片


■■不想成為下一代的負擔

從能高越嶺國家步道下山,遇見一群六七十歲的登山人。

他們來自中部,各個肩著比我還重的背包,辛苦地緩慢前進。我問要去哪裡,他們露出疲憊卻滿足的微笑,回以南華山和奇萊南峰。講完後繼續低頭,一個緊跟一個,繼續邁向稜線。


那是至少三天兩夜的行程,今晚他們應該會下榻天池山莊。林務局目前在那兒搭建了一棟雅緻的綠建築。希望將來台灣的高山都有類似的木造山屋,讓山友住得舒服,一洗過往高山小屋簡陋的印象。

但我更在乎步道的良好存在,能高越嶺是高山環境少數較為平緩的。老人家若手持雙杖,緩慢步行,走上稜線之地,看到遼闊風景和綺麗山林,相信一定是晚年生活最好的情境。

跟他們擦肩而過後,回望一個個巨大的背包背影,不禁心生驚歏。對許多不常登山的人,這些長輩的裝備無疑是重裝。如今若有三天兩夜以上的高山縱走,年輕人都選擇輕量級的新穎裝備,輕鬆攀爬,避免長時肩負下,把身子壓壞了。我猜想,這些三四年級的,節儉習慣了,泰半仍使用舊式裝備。

他們未停腳休憩,我因而無法細看是否有綑綁護膝,或者做任何進一步的保護措施。但年紀這麼大,雙腳猶硬朗,肩負龐然的背包,光是這樣的身影,就足以讓人感動。

他們是遠離長照的人,多數同齡者能夠如此健行的恐怕不多。很快地,我也將成為這個族群。看到這群山友,勇健地走向高山,我也興發一股不想太早老化的願望。或許,未來不一定能如此重裝上陣,但總要學習這方面的志氣。

長照政策也是新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將來勢必會成為一個艱鉅的繁複任務。面對龐大的財政赤字,未來的長照是否能夠周延,政府忐忑不安,周遭同齡的朋友亦是惶恐。

想來想去,延緩老化,或許是當下即可實踐的活動。政府應當提供更好的戶外環境,鼓勵老年人經常走到郊野,鍛鍊身心。老人家擁有更多歡樂和自信,才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病痛和龐大的健保醫療支出。

而我更沒把握未來的長照,會讓自己有快樂的餘生。自己也不想,成為台灣的負擔。如是徬徨,只希望,十年後,自己是那排老人中的一位。生活周遭,還有很多平坦的山林步道,可以健康平安地散步。

但目前像能高這樣的國家步道並不多,也非多數人可抵達,更何況是老人。一般城郊適合的無障礙空間,恐怕還是得儘快規劃。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或坐輪椅者,若能藉由大眾交通載具,快速地抵達綠色步道,絕對是這個城市最美麗的風景。

一條綠色步道的出現,無形中也會勝過諸多健保醫療系統的設計,更維護了生態環境。多條維修良好步道,環繞都市近郊,或穿插於裡,更是未來長照的必要搭配,值得政府大力推廣。

●詳見「蘋中信」http://www.appledaily.com.tw/…/…/headline/20160519/37223231/

李雅伶 前幾天去看一個關於老年的展覽,對話引導員林先生已經76歲,打太極拳又參加歌唱班還學二胡,平常還有宗親會。在芬蘭,老人從醫院臥病在床到上天堂的平均時間是2週,台灣則是7年。或許有未來能有更多自在開心活動自如的快樂老人,長照的問題也會少一點點吧!



謝明海 解救健保免於破產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而最直接有效的卻是那些間接的路。
建保局傳統官僚的單向思維,只是一心的縮減藥費,壓低建保給付,相對的也降低了建保的醫療品質。
其實,有效的前端防制和運動以及健康教育,尤其是高齡保建這一塊,才是最能節省開銷的捷徑。
我為了替健保局省下醫療支出,我每天激勵自己出門散步一小時,已經持續努力了兩年,身體狀況尤其是膝蓋關節和心臟功能獲得大幅改善。
公民記者 謝明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