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chambertin, 歐洲葡萄園正遭受菌害

"Eh, gentlemen, let us reckon upon accidents! Life is a chaplet of little miseries which the philosopher counts with a smile. Be philosophers, as I am, gentlemen; sit down at the table and let us drink. Nothing makes the future look so bright as surveying it through a glass of chambertin."
--from "The Three Musketeers" (1844) By Alexandre Dumas, père

Chambertin is an 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 (AOC) and Grand Cru vineyard for red wine in the Côte de Nuits subregion ofBurgundy, with Pinot noir as the main grape variety. Chambertin is located within the commune of Gevrey-Chambertin, and it is situated approximately in the centre of a group of nine Grand Cru vineyards all having "Chambertin" as part of their name.[1] T




歐洲葡萄園正遭受菌害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簡希絲•羅賓遜

在走訪勃艮第(Burgundy)和羅納河谷(Rhône valley)進行2011年份葡萄酒品嘗時,我發現那裏的釀酒人都愁眉苦臉。令他們愁眉不展的,不是2012年糟糕的生長季節和產量降低,而是另外一個更加嚴重而且長期的問題。

此次產區走訪的第一站是奴依丘(Côte de Nuits),在吉弗雷-尚貝坦(Gevrey-Chambertin)村丹尼•巴切雷(Denis Bachelet)管理的酒莊,我意識到了他們目前所遇到的問題的嚴重性。巴切雷(Bachelet)是一位性情溫和的釀酒師,所釀造的葡萄酒非常平衡和內斂。他目前最為擔心的是葡萄園植株的死亡率每年都高達10%-20%,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是埃斯卡(esca),一種專門攻擊葡萄植株木質部的真菌。

在去往世界著名莊園阿曼盧梭(Domaine Armand Rousseau)的路上,埃裏克•盧梭(Eric Rousseau)也表達了與丹尼相同的擔憂——以莊園的原料產地之一卡澤蒂耶一級園(Cazetiers Premier Cru)為例,每年都有大量樹齡長達五十年的老藤因為染病而不得不進行拔除,這對莊園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在教皇新堡(Châteauneuf-du-Pape)產區,保爾-文森•艾弗瑞(Paul-Vincent Avril)最寶貴的葡萄園——教皇園(Clos des Papes),近年來葡萄植株因病而造成的年均損失已經達到每公頃一百株,損失可想而知。疾病的傳播固然可怕,但最可怕的卻是無藥可醫,而勃艮第現在遇到的就是最可怕的情況。

除此之外,人們還發現埃斯卡病更傾向於攻擊十年以上樹齡的植株。這種情況無異於雪上加霜——因為在當地,老藤的根系更發達,產量也相對較低,這樣才能結出品質更好的果實,釀出的葡萄酒才能更加複雜和平衡。通常情況下,釀酒師們以來自老藤原料而釀造的葡萄酒為最佳,並且常常在酒標上以“老藤”字樣為賣點,如英文的Old Vines,法文的Vieilles Vignes和西班牙文的Viñas Viejas

研究還發現,目前埃斯卡病已經開始有侵染年輕植株的趨勢,而且常常與葡萄黑咕(black goo)併發,染病植株的木質部和樹葉會發生變色,產生條狀或點狀色斑。在生長季節中期,染病植株的樹葉與果梗先後枯萎,緊接著成串的果實掉落,植株發生卒中甚至死亡。症狀容易發生在仲夏期間天氣從潮濕轉為乾燥後,從出現症狀到植株死亡僅有數日,且時間長短也無法預測。

目前,國際葡萄樹幹疾病委員會(成立於1999年)正在研究的問題不止兩個:側彎孢菌頂枯病(eutypa dieback, eutypiose)是一直以來的研究課題,座腔菌頂枯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最近提上了日程,另外還有一種疾病叫做枝條黑死病(black dead arm, BDA),也是研究重點。這些疾病近年來的蔓延趨勢愈加明顯,尤以去年為甚。法國葡萄與葡萄酒學院(Institut Français de la Vigne et du Vin)也在去年九月發表了研究性論文闡述了埃斯卡病與枝條黑死病的發生率正在逐年升高的問題。該論文表示,2012年氣候異於往年,在經歷了潮濕春季後,又迎來了高溫初夏,這樣的情況非常容易對葡萄植株產生脅迫作用,令其更容易染病。而事實也論證了這個觀點——有些葡萄園的植株損失量達到了50%

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在法國波爾多(Bordeaux)大區的梅多克(Médoc)產區被認為是優質的貴族葡萄品種,自本世紀初,研究者就已經發現,這兩個品種極易受到上述三種疾病的侵染。但如今,勃艮第的黑比諾(Pinot Noir)品種也未能倖免於難,而在疾病蔓延到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黑比諾並不太容易受其侵染。

儘管在真菌的研究上花費了大量的工作,但研究者仍然對疾病到底如何傳播和為何傳播知之甚少。無論是在法國還是在其他任何國家,砷化物使用的停止可能是造成真菌疾病發生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因為本世紀初,種植者們在健康與環境法規的管理和監控下停止使用砷化物來處理葡萄園。如今,這場已經席捲義大利的疾病一路高歌猛進來到西班牙,迫使當地的一些種植農採用民間土法進行防治:先砍斷樹幹,再將大石塊填在斷口處,使真菌幹化死亡,來年的原料來自於連接點下部長出的新枝條。至於這個方法是否切實有效,當地人也在默默祈禱中等待結果。

這些疾病在德國目前傳播並不廣泛,不過也有蔓延的趨勢,與在瑞士的情況比較類似,人們將希望寄託于一種源於義大利的剪枝方式,通過這種剪枝方式,植株可以免受於這幾種相關真菌的侵染。現在還有一種理論甚至認為,這些疾病其實並非源自真菌而是特定的剪枝方式。

歐洲上一輪遭受可怕的病害和蟲害的襲擊還是在十九世紀,當地經歷了白粉黴病(powdery mildew)與霜黴病(downy mildew)的衝擊後,又受到了根瘤蚜蟲(phylloxera)的席捲,幾乎所有葡萄園被毀滅殆盡。在根瘤蚜蟲災難之後,法國的葡萄酒產量可以說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直到人們發現來自美洲的葡萄種(vine species)能夠抵抗這種害蟲,也正是由那時起,幾乎所有的歐洲葡萄種(European species)都嫁接(graft)在了美洲種上以抗擊蟲害。因此,儘管全世界有高達97%的葡萄酒釀自源於歐洲的葡萄種,但這些葡萄植株實際上都嫁接在能夠抗蟲害的美洲葡萄種的根上。

邁克•阿內羅(Mickaël Anneraud)是地方農業委員會(Chamber of Agriculture)在梅多克(Médoc)地區分支機搆的主任,他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該理論主張主根(rootstock)的特性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為他的觀察發現,在受真菌侵染嚴重地區的大片葡萄園中,樹齡在25-40歲植株抗病性明顯高於樹齡在20歲左右的植株,而前者在栽種時,採用的都是活力很低的主根(植株活力的高低表現在其枝葉繁茂的程度,枝葉繁茂代表活力高,反之則代表活力低)。

由於擁有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 of Bordeaux)良好的技術支援,波爾多人的日子不算太難過,而反觀勃艮第,人們則顯得孤立無援。當地很多園丁在對代售枝條(cutting)進行消毒時,已經開始偷工減料,敷衍了事,因為無論消毒得認真與否,進入葡萄園後的枝條也難逃多舛的命運——大約在十年前,葡萄酒塞的品質也曾出現過這樣的危機,歷史總是具有驚人的相似性,一切皆在循環往復。

譯者/馬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