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奧瑪.䦕儼--魯拜集 比較張和陳瞬臣日本譯本

十年前有二位臉友指定我要參與十本選書,其中我選了一本〈魯拜集〉,此書為生於11世紀後半世紀的波斯詩人及天文學家奧瑪.開儼(Omar Khayyam)聞名於世之著作。我因手上有各種版本的〈魯拜集〉,便另外介紹了〈魯拜集〉沒想到這則貼文現在自己竟然不能分享,只好複製:

我手上收藏有:

一丶BARD文庫,E費滋傑羅(Edward Fitzgerald)英譯本附圖。

二丶晨鐘出版社,孟祥森、陳次雲二人根據上書翻譯的〈狂酒歌〉,附圖。

三丶黃克孫以費兹傑羅英譯譯成中文七言絕句,英中對照,不附圖。

四丶張鴻年譯直接譯自古波斯原著,木馬出版社出版,附圖。

另我所知:胡適丶徐志摩、郭沫若丶聞一多等三十年代白話作家也跟據費氏英譯本譯了幾首。

另外:五十年前,曾見到文化大學的〈美哉中華〉陸續刊登胡品清教授的譯文,她似乎從法文衍譯,惜未見出版!

謹以所知,與大家分享!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The 1972 Surrealist Ball at Château de Ferrières, hosted by Marie-Hélène de Rothschild,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talked-about society events of the 20th century.

True to its theme, the night blurred the line between reality and dream. Guests received invitations printed in reverse, requiring a mirror to decipher—a clever prelude to the evening’s surrealism. High-profile attendees, including Salvador Dalí, Audrey Hepburn, and Baron Alexis de Redé, arrived in outlandish costumes and elaborate masks, embodying the eccentric artistry of the era.

Inside, the château was transformed into a living surrealist installation. Shattered mirrors, eerie mannequins, and bizarre lighting effects created a disorienting, dreamlike environment where every corner held a new curiosity. The atmosphere reflected both extravagance and strangeness, mirroring the surrealist movement itself.

Over time, photographs of the haunting masks and unsettling costumes gained a second life, fueling urban legends and conspiracy theories. Some speculated hidden meanings or sinister undertones behind the imagery. However, historians emphasize that it was simply an extravagant expression of surrealist art, not evidence of secretive rituals.

Even today, the event’s photographic legacy endures, securing its place in cultural memory as a symbol of mystery, artistry, and the decadence of elite society in the 1970s.#fblifestyle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難得一見。有勇氣、有底氣的佳文。濃縮歷史的借鏡,鄭重推薦。

林中斌 2020.9.14

自由評論網

2020/09/14 05:30

蔡英文總統就職數日後,自由時報總編輯鄒景雯在專欄中建議,蔡總統的第二任期應該「在團隊中安排一隻烏鴉,屢屢刺耳啼叫」,以避免犯錯。圖為總統蔡英文日前赴陸軍專校主持三軍士校開學典禮。(資料照)

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蔡英文總統就職數日後,自由時報總編輯鄒景雯在專欄中建議,蔡總統的第二任期應該「在團隊中安排一隻烏鴉,屢屢刺耳啼叫」,以避免犯錯。誠哉斯言。這其實是一個古老而尋常的智慧,卻常為政治領導人忽略,也因此災難不絕於書。

其中最經典、幾乎所有討論決策的作品都會引用的案例,是美國甘迺迪總統的登陸豬玀灣行動。甘迺迪的執政團隊集合美國學界和政界的菁英,卻做出非常愚笨的行動,成為世界的笑柄。

請繼續往下閱讀...

菁英政府的愚行

古巴革命成功不及兩年半,中央情報局從佛羅里達動員一千四百名古巴流亡份子登陸豬玀灣,企圖推翻卡斯楚政權。美國二十世紀最厲害的調查採訪記者賀胥,在《加美洛宮的陰暗面》一書中指出,當時很少人知道這個大膽行動的前提是:美國派在古巴的密探可以在登陸前一天或當天謀殺卡斯楚,癱瘓古巴軍隊的指揮系統。得知謀殺計畫沒有機會執行,登陸行動也不可能成功之後,甘迺迪取消第二次空中轟炸,企圖掩飾美國軍隊涉入的事實。結果讓登陸的古巴民兵無助地暴露在兩萬古巴軍隊的砲火中。一百多人在沙灘上被殲滅,一千二百人被俘虜。美國政府後來假借經濟援助之名,用五千三百萬美元贖回戰俘。痛擊美國帝國主義為卡斯楚帶來極大的世界聲望;革命英雄切.格瓦拉不久之後在烏拉圭當面感謝美國大使給他們這樣的機會。

事後甘迺迪總統問自己:「我為什麼這麼笨?」全世界也都在問相同的問題。開會的時候軍方甚至告訴他,登陸軍如果遭遇堅強抵抗可以躲進山區。該座山其實距離海灘一百三十公里!名重一時的歷史學者史萊辛格,當時是甘迺迪總統的特別助理。他以字條向總統提出反對意見,擔心引起世界輿論的攻擊。總統的弟弟羅伯在開會前對他說:「你可能對,也可能錯。不過,總統已經決定,你就不要再提了。現在是支持總統的時候。」於是他坐在角落一言不發,聽任鷹派的中央情報局主導討論和結論。其他與會者事後也說並不同意這項計畫,可是同樣不敢發出異議。許多社會政治運動都有相同的現象:深思熟慮的主張被視為畏怯,結果是激進派主導了運動的方向。

甘迺迪當時才就任三個月,他幾無收斂的性愛、初選期間的大量買票及和黑社會的勾結,都要很多年後才曝光。總統的年輕、英俊、機智和氣質,風靡全國民眾和記者。甘迺迪在記者會上堅持不透露行動細節;不過,因為國務卿魯斯克事先告訴記者他自己反對這個行動。甘迺迪於是在記者會上說:「成功有一百個父親,失敗則是孤兒。…很顯然,我是應該承擔責任的政府官員。」於是媒體讚揚他是成熟的政治領袖,願意承擔其團隊的失敗。甘迺迪之後個別約見重量級記者,餵給他們錯誤的資訊。危機處理相當成功,隨後民調中他的支持度高達八十三%。甘迺迪既得意又困惑:「怎麼和艾森豪一樣?我搞得越糟,越受歡迎。」

雖然安全度過危機,甘迺迪事後指定弟弟羅伯扮演烏鴉的角色,負責對所有內閣通過的政策和行動提出反對意見。

缺乏烏鴉的慘痛教訓

另一個著名案例是一九七三年「贖罪日戰爭」對以色列造成的巨大災難。它成為卡普蘭《異議為何重要》一書的第一教案。以色列遭受突襲之前獲得不少情報都顯示,埃及正計畫對它發動攻擊。情報來源包括埃及前總統納塞的女婿,如今在現任總統沙達特身邊臥底。以色列也從美國中央情報局獲得敘利亞的戰爭計畫。可是以色列政府中沒有人相信阿拉伯人膽敢發動戰爭,畢竟他們在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戰爭」中慘敗;埃及失去西奈半島,敘利亞失去戈蘭高地,約旦失去西岸。而且死傷慘重,光是埃及就高達一萬人。除非這些國家獲得大量更先進的武器,他們絕對不敢發動戰爭。

以色列政界和軍方普遍看不起阿拉伯軍隊,認為他們的教育、專業、品格和心理素質都太差。六日戰爭的英雄戴陽將軍訪問越南的時候,美軍越戰指揮官魏斯摩蘭請教他如何打贏戰爭。戴陽竟然回答:「很簡單,只要選擇阿拉伯人當對手就可以了。」再一次公開羞辱阿拉伯人。

在戰爭的前一天,空中照相和地面觀測都發現埃及軍隊大規模調動,而且配置成攻擊隊形,不過,以色列仍然將之視為「例行行動」。即使蘇聯顧問及家屬全數撤離埃及,以色列還是不相信會有攻擊行動。國防部長戴陽否決了參謀總長動員二十萬後備部隊的提議。就在埃及突襲的當天中午,戴陽在內閣會議中宣布:「我們的情報顯示,不可能會有攻擊。」戴陽還沒有講完,空襲警報就響起來了。

三小時內,埃及三萬士兵佔領蘇彝士運河右岸,以色列駐軍半數陣亡、半數被俘。三天之內,以色列損失五百部坦克、五十架戰鬥機。戴陽在戰爭的第二天說「第三寺廟結束了」,也就是猶太人國家即將滅亡。總理梅爾夫人氣得拒絕和戴陽會面,因為「他要來討論投降的條件」。梅爾夫人低聲下氣向尼克森求援。在美國大力支援下,以色列終於挺住沒有亡國。不過,還是損失了三千士兵。總理梅爾夫人在人民的憤怒中辭職。

戰後以色列痛定思痛,在軍事情報局內設立「第十人」部門,扮演魔鬼代言人的角色。意喻如果有九人都同意,第十個人就必須表達不同意見。「第十人」部門的任務是提出不同於主流的意見,分析被忽略的情報,提出不同的判斷。為了完成這項烏鴉任務,該部門的分析員有權調閱所有情報。它的報告直接送達軍情局局長、國防部長和總理。不過,「第十人」的功效受到一些質疑。防止「團體思考」的災難,更有效的方式或許是培養不同的組織文化。

培養烏鴉和魔鬼

烏鴉和「第十人」的角色在西方通常稱為「魔鬼的代言人」。十六世紀羅馬教會在封聖的討論中,特別指定一人充當魔鬼的代言人,對候選人的品格、神蹟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冊封聖徒茲事體大,馬虎不得,否則將對基督信仰和教會聲望帶來無可彌補的傷害。教會隨後創立「魔鬼代言人」的正式職位,一九八三年這個職位被取消,不過,仍然維持它的精神。羅馬教廷在討論對德蕾莎修女封聖的過程中,就邀請著名的英國記者、公共知識份子奚金斯擔任魔鬼代言人。奚金斯曾經著書嚴厲批判德蕾莎修女冷酷、宗教狂、無視窮人的痛苦,也樂於討好獨裁者。

聰明的領導人知道,當團體具有共識就是必須警覺的時候。史隆在一九三○年代帶領通用汽車成為美國汽車業龍頭,該公司此後半世紀持續為全球最大工業集團。他開會有一個特殊的習慣。如果他問道:「我們今天是不是獲得共識了?」如果大家都點頭,他就會說:「那麼我提議將這個議題擱置到下次會議,給我們自己充分的時間來發展反對意見。」史隆的作法後來成為美國商學院討論公司決策的模範:如何防止因過度「早熟的共識」而導致的錯誤決策。

其實許多團體中都存在著烏鴉,領導人並不需要特別去指定或尋覓。只是一般領導人會讓這些烏鴉噤聲、疏離、甚至飛走。聰明的領導人則將他們視為團隊的重要資產。羅斯福和邱吉爾都是這類的領導人。

二次大戰前夕的一次白宮會議中,羅斯福總統宣布:為了協助武裝英國和法國,他計畫每年生產一萬架軍機。總統詢問與會者的意見時,非常得意地向副參謀長馬歇爾將軍說:「喬治,你不是也這樣想嗎?」沒想到馬歇爾將軍當眾給總統難堪。他直言反對,因為會造成軍備不平衡,也危害到其他計畫。會議結束之後,同僚們紛紛上前祝他退休生活愉快。可是不久之後,他被羅斯福總統任命為參謀長,直到二次大戰結束。

邱吉爾在長久的政治生涯中,都喜歡任用愛唱反調的人。在二次大戰初期突然出任首相,沒有自己的團隊,他尋找幹部的標準之一就是敢於向長官唱反調。他也經常鼓勵手下選才不要排除喜歡搗蛋、考核評語不佳的人。他寫信給狄爾將軍說:「我們付不起只任用循規蹈矩的人。在這個艱難時刻,我們不能只用那些傳統標準看來非常安全的人,我們需要個性強悍、有遠見的手下。」

聰明的領導人會鼓勵烏鴉啼叫。「橋水公司」的創辦人芮.達里歐被稱為投資銀行界的賈伯斯。他的公司員工一千五百人,管理的資產超過一千三百億美元。曾經有一個重要客戶和他開會之後寫電郵給他:「芮,你今天的表現成績只能打D。整整五十分鐘你都在胡言亂語,你顯然毫無準備。希望將來不會再發生這種事情。」如果員工知道這件事,老闆真是沒面子。可是公司卻將這封信傳給了所有的員工,因為公司有意創造一個「烏鴉文化」,一個人人平等然後人人才敢講真話的文化。

邱吉爾在戰爭初期的一篇演講中說:「我們不會閃避公平的批評。…政治中的批評就像人體的痛楚一樣,很不舒服。可是如果人體感覺不到痛,它怎會存活?」可是烏鴉的啼叫確實令人不舒服,加以鼓勵也不符合組織常規:領導人通常個性強勢、具有主見;被領導者最安全的策略則是迎合上級。史丹佛大學商學系教授斐福的《權力》一書,提供的第一項守則是:奉承上級,讓上級感覺舒服;工作表現和升遷關係不大。

「『我這輩子好像從沒打開一本書,裡頭是沒有提到女性性格反覆無常的。歌曲跟諺語,都在說女人有多善變。但你可能會說,那些全是男人寫的。』

『是的,是的,不用拿書本當例子,男性說他們版本的故事的優勢比我們大多了。教育的權利是他們的,筆也握在他們手上。我不會容許書籍證明他們是對的。』」

─Jane Austen,英國小說家。出自生前最後一部作品《Persuasion》,1818。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美國對就業工作簽證的嚴格管理,已成為海外企業在當地展開業務的一大不安因素,台灣到美國投資設廠,這個問題也應該要深入研究。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在美國興建中的電池工廠,因部分員工涉嫌違反規定被拘留,導致工程恐延後二至三個月。這起事件也讓日本企業意識到,必須盡快全面檢視自身與合作夥伴員工的簽證狀況。

現代汽車集團執行長穆尼奧斯表示,這次事件將使原本推動中的電動車供應鏈計畫受阻。與通用汽車的合作也會因為拘留事件而蒙上陰影。事件發生後不久,包括三名日本人在內的 330 人,已搭乘包機返抵韓國。

此次美國國土安全部拘留員工,反映出當局對入境制度的嚴格執行。美國對專業技能人員核發的 H1B 簽證每年上限僅 8 萬 5000 件,且需求主要集中於 IT 產業,企業難以取得。部分企業遂以短期商務 B1 簽證,或透過免簽計畫 ESTA 入境,名義上為商務活動,實際卻參與工廠建設。然而 ESTA 和 B1 並不允許勞動行為,這可能正是當局認定問題的關鍵。

過去沒有未出現大規模查緝,使這些灰色操作長期存在。但這次事件已成為警訊,迫使企業強化內部審查。現代汽車將重新檢查所有派駐美國員工的簽證,並加強出差審核。日本企業同樣面臨挑戰,例如工廠設備維修與安裝常需短期派員,部分情況下難以避免依賴 ESTA。此次被拘留的日本人中,有兩人是產業機械公司員工,雖已依法辦理簽證並確認工作內容,但仍受到波及。

在嚴格制度下,企業必須檢視簽證類型是否合宜。自動搬送系統大廠大福社長下代博指出,必要時須調整簽證類型以避免爭議。雖然持有 H1B 簽證能減少風險,但該簽證申請競爭激烈,且門檻高,年薪中位數已達 12 萬美元,非高收入專業人士難以申請成功。

日揮控股表示,已預留簽證辦理時間,若新申請受阻,將由駐在員工支援指揮。佳能與不二越則考慮在當地增聘人手,不過美國熟練技術工人嚴重短缺,難以即時補足。

參考資料:日經新聞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亞洲大學成立量子AI研究中心 中研院院士王康隆出任榮譽主任

亞洲大學「量子AI研究中心」(Quantum AI Research Center)於10日揭牌,並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知名量子科學專家王康隆講座教授,擔任榮譽主任。校長蔡進發表示,王院士長期專注於量子運算、材料與資訊理論研究,國際影響力深厚,結合亞大在人工智慧的研發基礎,打造創新的「AI智慧醫療量子平台」,培育具國際視野的量子AI人才。

蔡進發指出,量子電腦被視為「下一個顛覆性科技」,結合AI後,將在新藥開發、氣候預測、智慧醫療等領域創造巨大產值。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將聚焦量子演算法設計、量子機器學習、資安與加密應用,並拓展至智慧醫療與金融,成為國際量子AI領域的先行者。他說,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日前於巴黎VivaTech大會宣布推動量子與AI融合,與亞大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在揭幕儀式上,中研院王康隆院士獲頒榮譽主任聘書。他目前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專長於自旋電子學、奈米技術等,曾獲美國半導體研究公司發明獎及歐洲MRS最佳論文獎等殊榮。

王院士表示,蔡校長非常有遠見,將AI導入醫療,現在又將加入量子。他形容傳統電腦就像資優生,會按部就班答題,但可能花很長時間才能解答;但量子電腦就像所有同學用自己方式(平行處理)一起解答,還可交換資訊討論,還可打敗老師,這就是量子的威力。

群聯電子創辦人暨執行長潘健成提到,亞大成立量子AI研究中心,展現前瞻布局。群聯專利技術aiDAPTIV+可協助量子電腦提升AI模型微調與推論效率;搭載該技術的AITPC(人工智慧訓練電腦),能支援大型AI模型訓練,快速進行醫療數據分析與AI應用開發,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跨域AI人才。

亞大量子AI中心主任、資工系講座教授黃光彩表示,量子AI猶如「量子顯微鏡」,能揭示分子與神經層面的隱性結構,在疾病診斷與醫療影像分析上,精準度超越傳統模型,有望在阿茲海默症、憂鬱症及癌症早期診斷上帶來突破。

事實上,亞大過去已推動多項量子相關計畫,包括:與AWS合作「雲創學院」、舉辦量子電腦研習班及帶領學生參與國際競賽並獲獎。另也與群聯電子、池安量子資安等公司合作,投入後量子密碼學及無人載具研究。

亞大創辦人蔡長海強調,「量子AI研究中心」與「精準健康研究中心」、「智慧設計與永續製造中心」將成為學校未來發展重點。亞大將結合國際企業與研發機構,並以AMD、Nvidia、IBM、Amazon、微軟Azure等平台開設量子計算課程,協助台灣醫療產業加速邁向AI與量子世代,發揮「Taiwan Can Help」的國際影響力。

想請你提供關於劉振老師的文字

品質學會在編一份「品質人物誌」

需要有關他的文稿想請你提供關於劉振老師的文字

品質學會在編一份「品質人物誌」

需要有關他的文稿想請你提供關於劉振老師的文字

品質學會在編一份「品質人物誌」

需要有關他的文稿我因為不寫王治翰有點看不起的劉老,得罪了王(他是主編)。

劉老編施理事長的遺文集,算學會絕無僅有的好書。他自己也託戴久永弄他的了(我猜的),可惜學會變質了。未酬。

樂學品管新知識;很誠實說他只懂得戴明Out of the Crisis 一章管制圖了。我報答他:請他到摩托羅拉教課了;喝酒吃飯看新書。

不容忍刊物錯字也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