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34 60 78 青年期(34 歲)、中年晚期(60 歲)和老年期(78 歲)老化變化大。

 Aging is actually more like a rollercoaster than a downhill slope.

We’ve long assumed aging is a steady downhill slide. But a groundbreaking study analyzing over 4,000 human blood samples reveals it’s far more dramatic.
Instead of a gradual declin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our bodies undergo three distinct molecular shifts – around young adulthood (age 34), late middle age (age 60) and old age (age 78). These “waves of aging” are marked by sudden, synchronized changes in hundreds of blood proteins that affect everything from the brain and liver to the immune system.
Out of ~3,000 proteins studied, 1,379 changed with age – but not gradually. They spiked or dropped all at once in clustered waves, reshaping our biology in powerful bursts.
Using a subset of 373 proteins, researchers could even predict a person’s age within three years of accuracy. When the test guessed someone younger than they were? They were usually in better health – a possible window into true biological age.
And aging doesn’t look the same for everyone. Men and women age differentl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with nearly two-thirds of proteins behaving differently across sexes.
This research could open the door to blood tests for biological age, better tracking of healthspan, and future treatments to slow age-related decline.
老化其實更像是坐雲霄飛車,而非下坡。
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老化是穩定下滑的過程。但一項分析了 4,000 多個人類血液樣本的開創性研究表明,老化過程遠比這更加劇烈。
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身體並非逐漸衰退,而是經歷了三次截然不同的分子轉變——分別發生在青年期(34 歲)、中年晚期(60 歲)和老年期(78 歲)。這些「老化浪潮」以數百种血液蛋白質的突然、同步變化為標誌,這些變化會影響從大腦、肝臟到免疫系統的各個方面。
在研究的約 3,000 種蛋白質中,有 1,379 種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但並非逐漸變化。它們會以聚集的波動形式突然飆升或下降,以強大的爆發力重塑我們的生物學特性。
使用 373 種蛋白質的子集,研究人員甚至可以預測一個人的年齡,準確度在三年之內。如果測試結果顯示某人比實際年齡小?那麼他們通常更健康——這可能是了解真實生理年齡的窗口。
每個人的老化過程都不一樣。男性和女性在分子層面的老化過程存在差異,近三分之二的蛋白質在不同性別中表現不同。
這項研究或將為透過血液檢測生理年齡、更好地追蹤健康壽命以及未來減緩與年齡相關的衰老的治療方法打開大門。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Marc Andreessen Says Steve Jobs Wasn't A Saint... Or A Monster

Venture capitalist Marc Andreessen says Steve Jobs' legendary success stemmed from his refusal to tolerate mediocrity, even if it meant being one of "the most disagreeable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humankind."

What Happened: Speaking on the "A16z Podcast," Andreessen described the late Apple Inc. co-founder as someone who would argue over "the shape of a glass on the table in front of you," reported Business Insider.

He said Jobs' relentless pursuit of perfection wasn't personal — it was foundational to his genius.

"It was where a lot of the genius came from," Andreessen said. "He was just not going to take the status quo for granted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Andreessen, who met Jobs in the 1990s, said books tend to portray him as either a saint or a tyrant, but in reality, "the truth was in the middle."

"If you brought him first-class work… he was the best manager and CEO you were ever going to work with," Andreessen added.

He compared Jobs' approach to that of Tesla Inc. CEO Elon Musk, pointing out that both used "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a method of breaking down problems to their core elements.

Jobs' exacting standards created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 best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going to love being here because they’re surrounded by the best people in the world," he said.

Why It's Important: Jobs is credited with saving the company from near bankruptcy in the 1990s. At a time when Apple was struggling with massive losses and dwindling cash reserves, Jobs returned in 1997 and led a strategic turnaround.

He secured a $150 million investment from Microsoft Corporation, streamlined the product line and launched iconic products like the iPod, iPhone, MacBook and iPad, transforming Apple into one of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companies.

On Aug. 24, 2011, Jobs resigned as Apple's CEO, just six weeks before he sadly passed away following a nearly decade-long fight with pancreatic cancer.

謝謝大哥!漢雄突發狀況,经台中醫院搶救無效,下午二點42分放棄,告別了。暫停於往生堂,待法醫確認及辦後事,請通知漢清等。

二哥跟爸爸在工地很打拚。國中時他曾鼓勵我認真用功,自謙他較會運動,每次回想起來都很甘心。1 謝謝大家,照片最好。我將些回憶和部分日記中的相關部分弄出.他在我留英時寫過一封信給我。去年送他冬衣服和壓歲錢 他都喜歡。他是我大弟 有七十年的記憶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紀念溫暖善良的里長蔡坤龍】黃哲斌

剛到台南跑警政新聞時,有位畢業於政大新聞的同業蔡坤龍,熱情善良,擅長講冷笑話,我們一直維持良性的競爭關係。

我回台北幾年後,忽然聽說他跑回嘉義市選里長,以無黨籍身分,擊敗兩黨提名人。或許因記者天性,他晚上睡前,不時將服務里民的見聞,寫成笑中帶淚的故事,電郵寄給朋友們,我每次讀完都欲罷不能。

中時電子報創辦部落格時,我索性邀他來開站,結果,他的《菜鳥里長日記》一炮而紅,是當時最受歡迎、迴響最熱烈的創作者之一,也因而出了書,意外開啟社會捐款的善循環。

這些年來,他四度連任嘉義市培元里里長,也曾獲選內政部特優里長。遺憾的是,今晚得知他不幸猝逝。

我曾為《天下》採訪他,很慶幸當時寫下他的傳奇故事,我相信,坤龍希望大家記得的是,那個開朗、謙卑、熱心助人的里長伯。

以下原刊於2011年6月:

在台灣,「里長」並不稀奇,然而,嘉義市有個愛寫部落格的里長伯,他憑藉網路力量,匯聚來自天涯海角的善心願念,捐米、捐錢、捐棉被,救助窮人。更重要的是,他連結這些網路陌生人,至今募集逾百萬元,讓上百個貧苦家庭受惠。

他的部落格,或許是台灣自治史的小奇蹟。

嘉義市培元里里長蔡坤龍,原本是報社資深記者,二○○六年回鄉參選里長。當選後,才發現里長並不好當,「培元里舊稱『鳳梨會社』,算是嘉義市的老舊社區,弱勢邊緣族群較多。」

酗酒與貧窮,幾乎是蔡里長每天的必修功課。

他的辦公室隔鄰,正是培元里的「地標」:人氣旺盛的福義軒蛋捲。蔡坤龍指著福義軒後方的大片低矮平房,裡面住著一百多位貧窮線以下的里民。一間四、五坪大的破舊木屋,就能擠進四口之家,與屋外開著白色賓士、排隊買蛋捲的型男潮女形成強烈對比。

目睹社會底層的真實悲歌,蔡坤龍將一名菜鳥里長的心情寫成日記,以化名側寫這些草根人物,在網路上引發不小迴響。

有天,一位移居美國的王小姐,透過部落格聯繫,捐了兩萬元。從此,蔡坤龍的部落格變成網友愛心匯流的捐輸平台,張開一面奇特的社會安全網。

例如,有位單親媽媽的獨子打籃球受傷,氣胸必須開刀;一名低收入戶罹患口腔癌,需要化療;有個老人的兒子嚴重精神障礙,送到收容機構,都靠著網友捐輸,讓他們不會立即陷入困境。

奇妙的是,蔡坤龍很少主動向網友勸募。他只是一篇又一篇,寫出里民的真實故事,時而搞笑,時而催淚,就連保護當事人而取的化名,都充滿諧趣。

就這樣,小額捐款源源而來,一千、兩千、五千,點滴累積超過百萬元。而且說也奇怪,只要帳戶餘額降至安全水位以下,自然會有網友主動匯款。

蔡坤龍比喻,「那個捐款專戶就像牙醫診所的漱口水杯,每次快要見底了,就會自動跑出錢來。」

他除了在部落格公開徵信,同時保留每一筆善款流向的收據。他拿出厚厚一疊、數百張A4列印的單據,上面註明捐款者姓名及金額,也有受贈者的簽名,「但是,從沒有人跑來要求看收據。」

倒是不時有外地人走進里長辦公處,表明「我是你的讀者,我想捐錢。」「有對移居美國的夫妻回鄉探親,先到福義軒買蛋捲,然後進來捐了六千元;或是大學教授到嘉義開會,也順便來捐款。」

有一位蔡里長父親的世交,也主動開始捐米。幾年來,他每隔一段時日,就會用貨車載著二、三十包白米,或是沙拉油、醬油、牙膏,停在里長辦公室門口,丟下就走。「好像走私毒品的『丟包』,」社會記者出身的蔡坤龍笑說。

這些溫暖善意從何而來?「有些人是心理投射,因為與自己的成長環境很像,」蔡坤龍舉例,里內有位擺麵攤的單親媽媽,獨力撫養四名子女,但她的小女兒車禍變成植物人,必須依賴呼吸器。今年初,她因為娘家有房產,低收入戶資格被取消,每月少了一萬七千元的政府津貼,連健保補助與兒女學費補助都沒了。

蔡坤龍為她取了化名「甜蜜蜜」,在部落格寫出這段故事。他徵求四名長期捐助人,每人每月固定兩千元,幫助「甜蜜蜜」就讀醫學院的二女兒,直到三年半後畢業。

「對這家人而言,他們脫離貧困的最大希望就是二女兒。但眼看現在,他們真的撐不下去了,」蔡坤龍說。當晚就有十幾位網友留言,願意長期資助,「其中有位化名『阿瘦』的牙醫,求學時家境窮困,一天只吃一個饅頭,陷入絕境時,只能典當他唯一值錢的顯微鏡,那具顯微鏡曾在當舖裡三進三出。」

蔡坤龍說,窮過的人,更能感同身受。「唯一向我索取捐款收據正本的人,也是一位單親媽媽,她靠著當大樓清潔工,讓三名女兒完成大學學業。等到小女兒畢業找到工作那天,她捐了兩千元,表明要拿收據回家,放在神龕前,感謝神明庇佑,並稟告祖先自己終於『完成任務』。」

有些人捐款,是因為思念家鄉,「離開嘉義很久,有點不放心,看見我在部落格裡報導故鄉事,看見很多家鄉的記憶,」蔡坤龍表示,有人單純因為感動,因為不忍,讀了部落格文章,就忍不住想做些什麼。

曾有一位家住高雄茄萣的女生,開車載著捐助物資,到嘉義找蔡坤龍,順道看看他筆下的鳳梨會社。政府發放消費券那年,不少網友直接將消費券寄給蔡里長,「有位大學教授親自送到里辦公室,認為自己生活過得去,」寧可捐給那些窮苦人家。

時至今日,蔡里長連任第二屆,早已不是當年的「菜鳥里長」。但他的「牙醫水杯」仍維持自動注滿的神奇狀態。有時夜裡,他拉下辦公室鐵門,打開電腦,繼續書寫他的里長人生。「寫下這些真實故事,我常一面寫、一面哭,」他害羞地說。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數念陳雷兄

《#台文戰線》第11號

〈台語小說的路觀牌〉02

──專訪陳雷

◎陳金順採訪

時間:2007年11月初5到2008年5月初5

陳金順:Sùa落來,欲請你紹介你的序大人。In對你的人生,敢有啥物特別的影響?

陳 雷:我ê老爸是小生理人。Ùi伊ê阿公起,3代攏是開金á店。我ê序大人hōo我ê影響上明顯--是個性ê遺傳。我ê老爸人khah理性,khah有分析ê頭腦。我ê老母tú好倒píng,萬事真感情化,真ài寫「感情詩」。理性kap感性這兩項合起來,tō是in hōo我ê文學基因(gene)。除了個性ê遺傳以外,當然in ê人生ê圖樣mā有時會走入來我ê小說內底,變做小說ê形影,特別是我 ê老母。

陳金順:老爸、老母的人生圖樣tsiânn做你小說內底的人物形影,這的確是一個趣味的話題,咱sùa尾才來請教陳雷兄。世間人攏咧講「一位成功查甫人的後壁面,定著有一位偉大的女性。」毋知你對這句話,有啥物深刻的体會?你的牽手佇人生的過程中,對你有啥物大的幫贊?另外,請分享恁熟似的過程?

陳 雷:這句話其實無容易檢討,因為「成功」kap「偉大」這2個詞人人ê定義無仝款。我ê定義是:ē-tàng照家己ê意願完成你ê一生,這tō是「成功」ê人生。若是用這個定義,我ê人生put-tsí-á成功,因為我ē-tàng用真濟時間kap心神寫小說。用我選擇ê語文寫小說、寫文學,這是我上大ê意願,hōo我上大ê快樂、滿足kap成就感。Ē-tàng kā真複雜ê感情、感受真精細幼路kā寫出來,這是作者上大ê享受kap報償(reward)。

我ê牽手張明美。阮是tī Kha-na-tai台灣同鄉會熟sāi--e。伊是護士。伊對我真理解。罕得怨嘆我用siunn濟時間phak tī桌á寫字,siunn少時間kap伊作伙活動。我知影這款情形m̄是每一個查某人ē-tàng忍受--ê。這是伊hōo我--ê偉大ê禮物。Beh ē-tàng全心寫作,作者ê環境真要緊。家庭ê環境是上蓋直接ê第一線。

陳金順:陳雷兄,毋知你有幾位後生、查某囝?In現此時的人生敢有美滿、成就?自細漢in佇Canada成長大漢,恁敢有要求in佇厝裡定著ài講台語?

陳 雷:我有一個查某kiánn、一個後生,攏是tsia出世大漢--ê。細漢ê時,tī 厝裡阮攏kap in講台灣話。10幾歲ê時,bat轉去台灣kui個月。In台灣話聽有8、9成,普通ê會話ē-tàng講7、8成。我ê大漢ê 查甫孫iah未 2歲,差不多ta̍k日有機會kap阿媽作伙。Tsīng出世阿媽攏kap伊講台灣話,爸母kap伊講英語。Tsit-má阿媽講--ê濟少會曉聽,mā會曉用台灣話按1算到10。細漢gín-á學話是上蓋自然輕可ê 代誌。Ùi出世到去學校以前,是學話上蓋重要、上蓋有效ê時期,也tō是建造「母語」 ê關鍵時期。Gín-á學母語第一個責任是tī家庭kap爸母。

陳金順:陳雷兄,你敢猶會記你是ùi tang時開始kah意文學?佇接觸文學的初期,你敢有讀過佗幾部有名的世界文學?

陳 雷:會記得tsīng細漢gín-á ê時,對心內情緒(khi-moo-tsih)ê反應kap感情性ê代誌真敏感。這是我文學ê生理kap心理ê基礎,mā是寫文學ê一個真有路用ê個性。不過開始寫詩是大學時代,因為hit個以前ê(教育)環境非常壓制文學、藝術ê心靈。文學ê種籽無法度發ínn。

中學、大學時代讀ê文學,大部分是西洋ê翻譯文學。因為hit時ê想法是,西洋代表進步。又koh,感覺hit時ê中文文學kap「我」完全無關係,內容kap我無感情ê連接,bē ài beh去讀。Tsit-má kā想起來,tsit個理由是正確--ê。Hit當時「鄉土文學」出現以前,tī台灣ê中文文學,主要是ùi外面中國súa栽來--ê,真少kap台灣本土ê人情世事有關係。

其實我讀過ê「有名ê世界文學」真有限。會記得大學時bat讀傅雷翻譯ê羅曼羅蘭寫ê《約翰克利斯朵夫》。實在單調,無滋無味,m̄-ku mā勉強kui phō 3大本讀了了,內容mā馬上bē記了了。這我想一部分是作者、譯者ê文句死死bē活,另外是故事內底表達ê社會、文化背景無了解。所以,beh欣賞某一個文學作品,除了欣賞作者ê筆以外,hit個作品ê社會、文化背景mā非常要緊。仝款,ùi作者ê觀點看來,社會、文化背景tō是hit枝筆ê墨汁,文學ê滋養分。文學作品若是一蕊花,社會背景tō是伊ê土,khau掉tō會死去。Tī台灣寫ê中文文學,無ùi台灣社會吸收滋養分,當然bē活、bē時行。鄉土文學出現進前,台灣ê文學狀況會使講是砂地插假花。

陳金順:陳雷兄,你大學時代開始寫詩。敢有受著彼個時代現代詩的詩風影響,專寫一寡予人讀無的詩句?詩的數量大約偌濟首?落尾敢有出版詩集(冊名、出版社)?你早期寫的華語詩參後來的台語詩,上大的無仝你感覺佇佗位?敢願意選一首予逐家鼻芳?

陳 雷:1965年9月出國以前寫--ê是中文詩(下面1. 3.)kap 1篇半詩半散文形式ê短ê愛情故事(下面2)。背景kap內容是真標準ê少年人熱情ê活力kap幻想。真自我中心,mā真lo-man-ti-khuh (romantic)。會使講視界真e̍h,mā會使講無成熟。不過所用ê字句應該有清楚,讀者攏讀有tsiah tio̍h,無hit時陣「現代詩風」(親像余光中--ê)ê歹影響。我感覺tsia-ê物件家己讀,做消遣(entertainment) ia̍h會使,hōo人讀,對讀者無siánn好處。除了2-3首用tī《百家春》tsit篇小說內底,tshun--ê攏m̄-bat「見世面」。

1.詩集《神話集》:中文詩62首。1962年7月寫--ê。題材kap形式學Tagore ê《頌歌集》。

2.散文詩《在年青的夢幻裡》:中文。1963年7-8月寫。用半散文、半詩ê 形式寫--ê 1篇短ê愛情故事。

3.詩集《仲夏的末了》:中文詩。出國以前寫--ê有32首。出國以後寫--ê有28首。攏是「新詩」ê形式。

下面是1965年6月寫ê 1首華語詩做例。

仲夏的末了

依舊看不見你來去的踪跡,

現在蟬聲已息,

又一個炎熱的夏日過去了,

怎麼會,怎麼會,---

還這麼不認識你?

想曾經有誰招我來,

如今是誰讓我捨你去?

是仲夏的末了了,

此刻該已靜靜悄悄;

也迤邐過蜿蜒的山坡,上上下下,

今夜,今夜,

在滿月的月升上山頂以前。

Tsit-má讀起來,無疑悟雄雄又koh感覺少年起來。概成身軀內底感覺tio̍h teh寫tsit首詩hit時ê tshóng-pōng kap熱情。是m̄是大部分ê人攏有tsit款「gōng情」ê經驗?有--ê人其實是真福氣。

Kap以後ê台語詩比較起來,除了語言本身所帶來ê差別以外,作者年歲差別影響真大。少年時寫法khah直接,粗線條,充滿生命ê熱情、活力。「我」tō是世界ê中心。其實我teh想,這kám m̄是寫愛情詩上好ê寫法?

語言方面,用台語寫詩比用華語寫加真親切、貼心(khah úa心肝)。不過,對我個人來講,語文方面ê效應ia̍h是tī小說這個範圍內底上蓋明顯、敏感。可能是小說內底ài用tio̍h真濟對話ê關係。

陳金順:Tsiânn無簡單,佇遮讀著陳雷兄少年時代的華語詩〈仲夏的末了〉。確實tsiânn清新,一點仔都無現代詩彼款古怪的詩風。這個時陣,我想著你台語詩的代表作〈永遠ê故鄉〉,短短幾pha的詩句,tsiânn做歌詞的好樣本,以我所知,落尾蕭泰然、王明哲攏有譜曲;王明哲的部分我有聽過,比較著仝款思鄉的歌〈黃昏的故鄉〉,減少喊喝哀悲的情緒,聽〈永遠ê故鄉〉心情較袂產生波動,毋過,有一種好酒沉甕底的感覺。請問陳雷兄,當初為怎樣會寫〈永遠ê故鄉〉?啥物機緣予兩位作曲家譜曲成歌?

陳 雷:〈永遠ê故鄉〉是看著「吾鄉吾土」tsit塊錄影帶了後寫--ê。錄影內底有真súi ê台灣歌謠合唱kap台灣ê景緻。雄雄感覺真siàu念,彼暗tō寫完成。概成是少年hit時teh寫愛情詩仝款,30冬ê希望、幸福、siàu念、失落……lām-lām作一伙。Tsit款感情,離台灣真久、真遠ê人khah有機會感受著。

我kap蕭泰然先生無直接熟sāi。我ê真好ê朋友鄭良光先生kā詩寄hōo蕭先生,伊才譜曲。仝彼年王明哲先生kap陳明仁、廖瑞銘先生in來tī北美巡迴表演。我tī鄭良光in tau遇著明哲。伊讀著tsit首詩,tō ná彈gí-tah ná寫譜,概成輕輕可可tō譜好。阮成做真好ê朋友。

(2025.7.2)

#相片2012年陳雷兄寄予我

黎家慶哈哈要謝謝爸爸媽媽

的好基因

十個秃子九個富

又秃又窮不是我

雖沒富

也沒秃

頂上還有毛

雖不聰明

但沒絕頂

儘管髮如雪

總不至於無髮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