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蘋論:老人的悲慘世界;殺夫 長照 安樂死





蘋論:殺夫 長照 安樂死
2016年08月16日
桃園劉姓老翁在父親節那天遭人砍死在客廳,後來發現是老妻持刀行兇,理由是丈夫不耐病痛折磨,哀求老妻結束自己的性命脫離苦海。

停止口水落實長照
據老妻告訴檢警說,老公去年底中風後,身體情況急速惡化,失智又行動不便,無法自理生活,加上痛風結石疼痛難當,遂多次表達求死意願,希望老妻致他死命,以免拖累家人。
附近鄰居稱,劉姓夫妻鶼鰈情深,感情很好,下田農事都一起做,家庭也很和諧。老妻說,長期照顧老公身心俱疲,是一時失去理智才造成慘案。
近年來夫妻因照顧壓力而殺人自殺的案件越來越多,也有兒女因此殺害被照顧的父母,他們都不是感情惡劣的伴侶,也不是不孝的子女,正因為感情好、很孝順才會盡力照顧到自己身心俱疲而失去理智;感情不好、不孝順的反而不在乎,身心壓力不大,不會衝動而殺親人。
台灣已進入老年社會,以後這樣的案件只會更多。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種辦法:安樂死與長照。劉姓夫妻的案例告訴我們現在是嚴肅討論安樂死的時機了;也是政府停止口水、落實長照政策的時機了。
安樂死與長照是全世界的問題,國際間多數國家已普遍進入老年社會,越來越多的國家已讓安樂死合法化,實踐人類固然無法決定自己是否願意被生下來,但可以決定自己死亡的權利和自由。 

拒安樂死偽善噁心

然而,偽善的台灣社會卻還擺出一副生命至高無上的表情,峻拒安樂死的發想,實在很噁心。
至於長照,政府說了至少10年,可是只打雷、不下雨,迄今連個像樣的想法都沒有,人不能老等,都等老了。現在健保、軍公教保、勞保都快要破產,政府不敢再推出昂貴的長照,唯恐國家財政負擔再加倍。可是長照被認為是現代政府的責任,台灣政府如何能置身事外? 

蘋論:老人的悲慘世界

2016 0708
前天上午,新北市樂活老人長照中心發生火災,造成老人6死28傷的慘劇。

安養院剝奪歸屬感

台灣人口老化越來越快,西方先進國家早已意識到老年社會的種種問題,並著手從立法到退休、養老、療養、長照、安樂死等形成分工機構;甚至連電影、小說都開始以老人和老年生活為主角及敘事主體,不再都是帥哥美女酸腐的愛情故事,像是《金盞花大酒店》、《百歲老人蹺家去》、《一路玩到掛》、《年輕氣盛》等,甚至鼓吹安樂死的許多片子都拍得相當引人入勝。說明了台灣在心理上、知識上、意識上還沒覺悟到「老之將至」,對這麼重大的社會議題還處在小學階段。蔡英文總統去年提出的「十年長照2.0計劃」,其概念也都還停留在傳統對老年的刻板印象裡,以為老人只需要醫療照顧和安全舒適。我們朝野所形成的老年照護觀念是從旁觀者、第三者、子女親友的心理及情緒需要出發,而不是真正從老人的角度出發。
一個老人被送進長照中心,剝奪了他習慣的家的感覺,而人生從此只剩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個小電視,與室友隔著一面布簾,失去自主權、歸屬感,只能活在制度化的管理之下,只有生理疾病受到照顧,心理與情緒的需求沒人理會,或許固然安全(在台灣也不安全),但空虛寂寞,一切需要和渴望都是奢求。老年病學醫生比爾湯馬斯做過實驗指出,老年照護最重要的不是可降低老人死亡率,而是要為老人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他發現老人活不下去的三大理由是:沉悶、寂寞、孤立無援,於是他在老人院裡開放老人養寵物、種植花草蔬果,效果良好。 

蔡應重提長照計劃

台灣傳統認為老年是非常態,是人生的「垃圾時間」,不是社會的主要關懷課題,養老與長照機構日常的規律與安全就足夠了,比生活品質重要。老人要求生活品質被視為奢侈、過分、不識大體,這些固定的偏見造成了老人極大的心理創傷。長照和養老機構並非刻意殘酷對待老人,只是不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就如托爾斯泰所言:殘忍也好、無知也好,到最後又有什麼不同?所以,希望蔡當局能重新提出更深刻的長照計劃,不是只滿足於安全與醫療就夠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