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饗法國】「若有人釀出一瓶有靈魂的好酒,你的責任就是呈現它最美的面目。」──專訪楊子葆
「我一開始成績不好,學校立刻下了一個結論說我『不懂法國人思考的方式』,所以幫我找了一個教父,他是同校畢業的學長,後來當了四星將軍,是當時最高的軍人階級,他的責任是在假日跟週末照顧我、帶我出去見世面,我對飲食的價值觀是從這裡來的,我剛到法國其實非常討厭葡萄酒要醒酒、放到水晶瓶裡面裝模作樣,我覺得根本是有錢人設立來嚇唬無產階級的門檻,有一次教父耐著性子跟我說,如果有人釀出一瓶有靈魂的好酒,你的責任就是呈現它最美的面目,最嚴重的罪惡是沒有把它的面貌喚醒而只是消費它。
所以,這麼多儀式和技巧反而是對葡萄酒的尊重,最糟糕的是土豪買了 20 萬的酒乾掉,或是讓它在不適當的時候被喝掉。法國有句話叫做『凡是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等待』,等待是美好的一部分,當然不是每瓶酒都需要這樣的儀式,法國是一個很有厚度和自信的民族,建立很深刻的文化在每一件事情上。」
葡萄酒文化想像
L’Imagination Culturelle du Vin
內容簡介
法國微生物學者巴斯德:「在一瓶葡萄酒裡,蘊含著比所有的書裡更多的哲學。」
法國外交官Paul Claudel:「葡萄酒是品味的教授,藉由引導我們如何呵護內在的自我,它奔放了心靈,也開啟了智慧。」
你懂酒不懂酒?當有人這麼問時,這酒,指的必是葡萄酒。
不知從何時開始,葡萄酒在台灣逐漸成為顯學,不懂一點皮毛,似乎就有些追不上潮流。然而想懂得葡萄酒又談何容易?法國微生物學者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不是說嗎:「在一瓶葡萄酒裡,蘊含著比所有的書裡更多的哲學。」面對如此浩瀚又細膩的葡萄酒文化,在法國求學、工作、生活,回國又涉入外交事務而有緣於葡萄酒社交的本書作者,試圖從他的個人經驗與生活體會出發,為讀者剖析葡萄酒文化的面面觀。
在台灣,葡萄酒隱然有成為一種消費主義「物化」行為的趨勢,其背後的豐富文化蘊涵反倒不受重視。於是作者從個人的生活事件著手,娓娓敘述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在杯觥交錯與社交對話之中,為我們一點一滴拉開葡萄酒文化的大門:著名的一八五五年波爾多分級、吉隆河左岸M?doc次產區的布爾喬亞分級、葡萄酒雙B勃根地與波爾多的愛恨情仇、粉紅酒(vin ros?)的淵遠流長、二軍酒的出現、香檳的榮光……等等,這些有關葡萄酒的知識,說它是進入葡萄酒文化的門檻,倒不如說是從真實生活發展出來的品味。作者想望我們在品味葡萄酒的同時,千萬別忘了葡萄酒文化的核心價值是分享,而不是止於孤芳自賞;亦即,當我們打開一瓶葡萄酒,瓶裡所蘊含的文化哲學,值得我們用一種美好的態度舉杯共賞。
而作者的文字沉著、綿密,就像傳統法國紅酒講求沉著、綿密、細緻的陳年結構之美一樣,值得細細品嘗,慢慢咀嚼……
作者簡介
楊子葆
1963年生於台灣花蓮。法國國立橋樑與道路學院(ENPC)工程博士。現任輔仁大學客座教授。
曾任國際工程顧問、新竹市副市長、中華民國駐法國代表、外交部政務次長等職。
著有《可移動的文化饗宴》、《看不見的巴黎》、《捷運公共藝術拼圖》、《世界經典捷運建築》、《街道家具與城市美學》、《葡萄酒文化密碼》;譯有《七個小矮人》、《都市傳奇》;主編有《文化多樣性與永續發展》等書。
目錄
【推薦序】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包美城 [Patrick Bonneville]
義大利經貿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 馬忠義[Mario Palma]
元大金控董事長 顏慶章
義大利經貿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 馬忠義[Mario Palma]
元大金控董事長 顏慶章
Part1歷史與想像(L'Histoire et l'Imagination)
銀翼葡萄酒
二軍葡萄
放眼二軍隊伍
布爾喬亞葡萄酒
車庫葡萄酒
誰喝粉紅酒?
葡萄酒ABC
關於愛情的葡萄酒
葡萄酒與貴族
二軍葡萄
放眼二軍隊伍
布爾喬亞葡萄酒
車庫葡萄酒
誰喝粉紅酒?
葡萄酒ABC
關於愛情的葡萄酒
葡萄酒與貴族
Part2香檳與榮光(Le Champagne et la Gloire)
香檳的品牌與品味
暢飲氣泡葡萄酒
白中白與黑中白
鐵騎銀瓶香檳酒
不只是酒瓶
滄桑且飲毛澤東
七號情報員的最愛
暢飲氣泡葡萄酒
白中白與黑中白
鐵騎銀瓶香檳酒
不只是酒瓶
滄桑且飲毛澤東
七號情報員的最愛
Part3酒神與侍酒師(Le Bacchus et le Sommelier)
法國的兩位酒神
米歇爾.羅朗的波爾多足跡
葡萄酒君王之路
侍酒師的天空
米歇爾.羅朗的波爾多足跡
葡萄酒君王之路
侍酒師的天空
Part4酒瓶與酒塞(La Bouteille de vin et le Bouchon)
拔出瓶塞的人生
軟木塞與絲襪
美麗酒瓶世界
英國風格的現代酒瓶
軟木塞與絲襪
美麗酒瓶世界
英國風格的現代酒瓶
Part5品味與靈魂(Le Gout et l'Ame)
聆聽葡萄酒低語
當葡萄酒遇上辣椒
折衝葡萄美酒間
談品酒人的修養
金聖嘆式品酒
再談「金式品酒」
眼鏡與酒杯
懂酒不懂酒
當葡萄酒遇上辣椒
折衝葡萄美酒間
談品酒人的修養
金聖嘆式品酒
再談「金式品酒」
眼鏡與酒杯
懂酒不懂酒
【跋】欲辯已忘言
序
推薦序一
結合飲者與賢者的文化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包美城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 包美城
楊子葆先生再一次提起生動婉約的筆觸,向台灣愛好葡萄酒與鑽研葡萄酒釀造的人士提供一本關於法國酒的著作。由此,楊先生不僅間接地促進法國葡萄酒受台灣民眾喜愛的程度,也增廣後者對葡萄酒的知識,可謂功不可沒。過去幾年來,法國葡萄酒也的確在台灣相關業界穩居寶座,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
要達到如此優良的成績,必須具備以下兩要件,而且缺一不可。首先,必須有如楊先生一般真才實學的愛好者;其次,在出版界,必須有類似楊先生所書寫地暢銷書。楊先生的著作,已經超越一般專業性理論書籍與枯燥的目錄編纂,而是以生動且平易近人的方式闡述一種生活的藝術與文化。它們所呈現的,不只是兩千年來法國人與葡萄酒以及餐桌藝術的關係,也是幾乎不見於其他國家的獨樹一幟的元素混合。楊先生在長期居留法國,研讀工程與從業的歲月中,耳濡目染地吸收了上述的文化特質。的確,在法國集體深層意識與社會所有階層皆充滿著這一結合文化、美食與釀酒的獨特法式氛圍,而外國作家中,能精準地傳達如是特性的人,則寥寥可數,楊先生可謂其中之一,信手拈來,生花妙筆,毫不猶豫地與其同胞分享他的發現與愛好。
中華文化當中也有著文化與酒的結合,台灣則以高梁酒著稱。所以對酒的喜愛不在話下。唐朝詩人李白曾寫道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我則期盼楊子葆先生能同時以「飲者」與「賢者」留名青史。
推薦序二
像義大利人一樣欣賞葡萄酒
馬忠義(Mario Palma,義大利經貿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
馬忠義(Mario Palma,義大利經貿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
我們歐洲人相信,葡萄酒不僅是一種融入生活之中的美好飲料,也是值得和好朋友分享的文化財產。自從一九九○年第一次派駐到亞洲之後,我的人生就與這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因此我持續地邀請亞洲朋友們欣賞葡萄酒,討論葡萄酒的特色,嘗試以葡萄酒搭配著與歐洲非常不同但又精采絕倫的中華料理、日本、韓國料理或其他亞洲菜餚。雖然我要推薦的都是義大利酒,但是在我的餐桌上總是能夠找到來自新、舊葡萄酒王國中的美味佳釀。
每次和亞洲朋友一起欣賞葡萄酒,最吸引我的是他們對於葡萄酒這種「外來文化」由衷的欣賞、深刻的認識以及跨文化所激盪的創意。楊子葆先生是我在台灣因為葡萄酒而結交的好朋友,我們常一起欣賞美酒美食,一些對話還被收錄在這一本《葡萄酒文化想像》中,讓我備感榮幸。他對於葡萄酒的許多詮釋令人驚喜,尤其是從「靈魂」角度對於葡萄酒的說明與想像,深入淺出,讓我這個歐洲人都不得不驚嘆他對於歐洲文化的浸潤與體會,我很願意推薦這本書。
這本書聚焦於法國葡萄酒,這當然與楊子葆先生到目前的人生經驗有關。據我所知,楊子葆先生是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抵達歐洲,在法國求學、工作,很自然地偏愛法國酒和法國文化。這很容易瞭解,我自己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也曾經為了品嚐香檳而獨自開著老貨車去艾培(Epernay)朝聖。但我建議他未來更開放一點,擴大他的葡萄酒光譜,多喝一點義大利酒,熱情擁抱「義大利的靈魂」。事實上,義大利從南到北出產各具特色、變化多端卻又品味出眾的葡萄酒,甚至在我看來,整個義大利簡直就是一座大葡萄園,一座為義大利人、歐洲人以及全世界愛酒之人帶來快樂的大葡萄園。
法國人非常能夠了解愛情對我們義大利人是多麼的重要,而葡萄酒也是,就像楊子葆先生很愛引用的一句法國俗諺:「當一個法國人擁有愛情與葡萄酒,就會像義大利人一樣快樂。」(Gai comme un italien quand il a de l’amour et du vin)。法國啟蒙時代的偉大作家、哲學家伏爾泰 (Voltaire),同時也是個義大利葡萄酒鑑賞家:在他的著名小說《憨第德》(Candide)第24章就曾提及“Montepulciano”和“Lacryma Christi”這兩種義大利葡萄酒,現在都已被視為國際級的知名美酒。
當一個台灣人擁有愛情與葡萄酒,我的好友楊子葆也就會像義大利人一樣快樂!
推薦序三
理智盛宴與靈感篇章
顏慶章
顏慶章
根據考古學家的發現,葡萄釀酒可追溯約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傳說中的農業之神Osiris首度教導民眾栽種葡萄用以釀酒。聖經故事也提到諾亞(Noah)發現葡萄,喝了葡萄酒而醉倒帳篷之中。整本聖經有超過四百五十個段落,敘述著葡萄酒以及它的益處。
一段出處尚待查考的話,娓娓訴說品賞葡萄酒的哲理:「自有文明開始,葡萄酒就增進了我們的生命,有如音樂、詩詞與宗教一般地形成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屬於適度的飲品,並且合宜地在用餐時與賓客、家人與朋友分享。」(Wine has enhanced our lives since civilization began, and is as much as a part of our culture as music, poetry and religion. It has ever been the beverage of moderation and cordiality to be enjoyed at mealtimes with guests, family and friends.)這段話告訴我們葡萄酒等同於音樂、詩詞與宗教,曼妙地孕育出西洋人們的文化,應該讓我們東方人對葡萄酒充滿著愉悅的遐想吧!
子葆先生藉由代表國家駐節法國的工作心得與生活體會,於二○○七年十月出版「葡萄酒文化密碼」乙書,充分融入法國所自豪的葡萄酒文化,生動展現出外交官的優雅與自信,的確令本人擊節讚賞。本人因曾為我國駐「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首任大使,深刻感受經貿專業固然不容欠缺,但兼具葡萄酒或其他文化領域的涵養,將可贏得同僚的由衷欽羨,而大有助於我國在多邊機制的結盟與互動。
二○○八年五月,子葆先生暫時揮別璀燦卻又忙碌的公職生涯,在輔仁大學傳道、授業、解惑之餘,得有閒暇思索心靈深處的欲求,經重新檢視往昔三十餘篇葡萄酒文稿,頓時觸動詩歌撫慰的渴望與哲理啟發的期盼。子葆先生不吝將之匯成「葡萄酒文化想像」新作,目的應在帶領讀者沿著尚未泯滅的足跡,去尋覓生活中所失去的寶貝!是的,誠如另一位傑出法國外交官Paul Claudel(1868-1955)所闡釋的:「葡萄酒是品味的教授,藉由引導我們如何呵護內在的自我,它奔放了心靈,也開啟了智慧。」(Wine is a professor of taste and, by teaching us how to attend to our inner selves, it frees the mind and enlightens intelligence.)
於今喜見子葆先生饒富品味的教授,藉由三十餘篇宏文的引導,讓讀者呵護內在自我之餘,得以奔放心靈又開啟智慧!兩千年前羅馬帝國勤於著述的哲學家兼武將Pling the Elder有如此傳世名言:「葡萄酒中有真理」(In wine there is truth.),他宣稱:「作值得寫與寫值得讀的,方屬真正的榮耀」(true glory consists of doing what deserves to be written, and writing what deserves to be read)!我與子葆先生有幸共同雅好葡萄酒文化,在本書付梓前承蒙 畀以凝神品賞的喜悅,並獲 囑咐為一序言。謹在此對子葆先生這項「真正的榮耀」,致上衷心的祝福,並恭賀讀者得以分享這份美好,何妨陶醉在如此「理智的盛宴與靈感的篇章」(the feast of reason and the flow of soul.)吧!
OKAPI 推薦
楊子葆:有時候,紅酒冰一下很傷感情
文/林泰瑋2011年11月16日這天午後有陽光,若在陽光下走這一整段,其實挺熱人。訪談地點是約在咖啡店,但他或者是不願讓我們失望,微笑問我們是否他該點杯葡萄酒來喝才是。 他是楊子葆,目前的身分是輔大教授。看到他也許有些人覺得面熟,畢竟他曾經出現在電視新聞頻道裡,當時的身分可能是中華民國駐法代表,或者是外交部政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