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2025 曹永洋的世界,Yozan 的遺澤與發揚,Bob Dylan 搖滾詩人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506344285815467
透過語音使用 Google 助理輸入內容
https://support.google.com/gboard/answer/11197787?hl=zh-Hant- 輕觸Android 裝置上的「設定」圖示 。
- 依序輕觸[系統] [語言與輸入設定] [語言]。 如果沒有看到[系統],請在「個人」下方依序輕觸[語言與輸入設定] [語言]。
- 輕觸「新增語言」圖示 ,然後選擇要使用的語言。
- 將要使用的語言拖曳至清單頂端。
曹永洋《我為什麼投入傳記文學的書寫》909 views 9 years ago 約42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JR4yS-NMY
成書的思緒史
我們的新潮文庫
2018年10月16日 · 分享對象:公開 公開 漢清講堂聚會 主旨:紀念張清吉先生,談些"新潮文庫"的經驗 時間:2018年10月29日(週一)下午1400-1700 地址: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88號2樓 報名電話:(02) 23650127…… 查看更多 張清吉(1927~2018.9.28 ) 志文出版社:一套書的故事:漢清書話:從「新潮文庫」說起、思想坦克:懷念的人;曹永洋:〈出版界最後的本格派—志文出版社〉〈張清吉談新潮文庫的故事 〉 (陳 hcpeople.blogspot.com
(與廖志峯討論)
2018年左右,漢清講堂影片 老曹的 東海回首校友等,到家鄉士林,
曹永洋先生簡易年譜;從陳五福到史懷哲 「台灣史懷哲之友」《士林區志》等地方傳記,主編《張清吉紀念文集:漁夫‧三輪車伕‧出版家‧文化人》允晨文化出版社, 2023
1937 出生於台北市林。
1945 在空襲頻繁中讀完一年 《日本語課本》。
1948 入學創立不久的「士林初中」,初二到高一,以筆名「影揚」在 《野風》雜誌發表五、六篇散文。
1952 進入剛創立的省立「復興中學」。
1956 參加大學聯招,考入東海大學經濟系。大二因「會計學」未通過,決定轉入 中文系。受徐復觀老師開眼點火,影響一生。大二到大四以本名在 《聯合報》副刊發表幾篇散文。在 大學刊物《東風》以「舟子」筆名發表數篇文章。
1960 七月畢業。接受大專預官服役 (9期)。在野戰部隊擔任步兵排長,並參與基地訓練 (班教練到師對抗)。未去金門外島,但對雷馬克《西線無戰事》有粗淺體驗。
1961-1964 在私立淡江中學初執教鞭,教國文,並開始與鍾肇政通信。
1964-1990 回鄉在士林中學 (今改「中正高中」)執教26年。出版《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1973)、《居禮夫人傳》(與鍾玉澄合譯,1975)、《歷史人物的回聲》 (1976)。以上皆收入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
1990-2002 八月,進入新潮文庫擔任總編輯,共計12年 (1990-2002),並擔任「台灣史懷哲之友」志工,前後達25年,編輯史懷哲著作叢書、選集近20本,同時發行《史懷哲之友》雜誌、書訊,離開志文出版社後結束這項文字事功。
2009 參與《士林區志》(共五百頁) 的編寫,負責「士林人物」篇。序言《曹永坤家庭音樂會》;《士林的故事》
252 從張清吉的「新潮文庫」談起 2018 Oct. 曹永洋 鍾漢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6wF51ExRZ4&t=691s
校對等 2023
https://hcbookstory.blogspot.com/2023/09/blog-post_57.html

1993年開始下列傳記寫作
《噶瑪蘭的燭光~陳五福醫師傳》(1993)
《都市叢林醫生-郭維租的生涯心路》(1996)
- 《許燦煌傳》 ()
《 荊棘、冠冕、動盪歲月-林恩魁醫師傳 》(1998)
- 《粒粒活命--胡文池牧師傳》(1998)
- 《寧毀不繍--馬偕博士的故事》
- 《化悲情為大愛的人生--林宗義博士的故事》(2006)
張清吉紀念文集
2024年7月 鍾先生就照自己的意思去寫。我會補一下其他面向。(找人)。書的重點是:一堂青春的文學課,這樣闊大意義。
一堂青春的文學課,美國篇 英國篇 德國篇 俄國篇
作家別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馬奎斯
主題別 鈴木禪
《互動》《淵博》《PEOPLE and PLACES》《一起》大綱
曹永洋
interviews 陳文發, 聞孚(香草山) 曹永洋老師訪談 最近已開始著手寫《憶往錄─—寫給今世有緣交會的靈光》約2015《240~500》。唐山; 淋漓盡致, 十年之後回顧; 每日新境 ;衆生中的愛人 , 重新出發……It only exists once. AT THAT MOMENT...《九彎十八拐》2024年七月一日編後記,推薦父親節以東方白《父子情》紀念。 曹永洋 《東方白の文學心路》 「漢清講堂148」 2017-04-22; 鍾漢清《東方白の台大生活 》「漢清講堂149」 2017-04-21
淋漓盡致
曹永洋 最近已開始著手寫《憶往錄─—寫給今世有緣交會的靈光》
老師訪談
每日新境 衆生中的愛人 ,唐山 香草山 十年之後回顧 重新出發……It only exists once. AT THAT MOMENT...《九彎十八拐》2024年七月一日編後記,推薦父親節以東方白《父子情》紀念。 曹永洋 《東方白の文學心路》 「漢清講堂148」 2017-04-22; 鍾漢清《東方白の台大生活 》「漢清講堂149」 2017-04-21
東海的人與書 (74):
曹永洋先生除了最著名的新潮文庫中的編書與著書之外,對於傳記也很用心,包括為他老師徐復觀編遺作或寫簡易年譜,或為徐的行為做合理化的說明.......。
我的書都是一版就進入書庫、物流或二手書店了。有時想想,朋友印我的書鐵定虧本,如果厚著臉皮一直寫下去,不是害人害己嗎?」
曹永洋老師在士林中學擔任國文老師30年之久,作育英才無數,令學生無限懷念。曹永洋後來主持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為引進西方思潮,貢獻卓著,他也曾為本土人物作傳,對人文學術影響深遠。如今他已屆86高齡,依然筆耕不輟。
Psychoanalysis at the movies
“KOMOREBI: The Japanese word for the shimmering of light and shadows
that is created by leaves swaying in the wind. It only exists once, AT THAT MOMENT.”
Kōji Yakusho being Hirayama in Perfect Days, by Wim Wenders, 2023
與執行長李賴参加新書發表會……顧問曹永洋是該書作者之一;目的是看看曹先生,並感謝他時常推薦名作給 刊/。轉載。不久再度收到曹先生的信,一篇東方白《父子情》的長文,希望刊載以饗讀者……空白處表達對我們参加發表會的謝意,並敘述東方白與黃春明七等生三人曾經合影,要合寫小說集的壯志……。顯然不知道《張清吉先生紀念文集》幕後最大推手是曹永洋。.....
148 東方白の文學心路 曹永洋 2017-04-22
曹永洋先生在1973年 (台北:志文;離開東海13年頭) 的譯作《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The Film of Akira Kurosawa by Donald Richie )中的 的《介紹"黑澤明電影"緣起---代譯序》中說,".......東海曾是我的魂夢之鄉。我的人生的方向和誓願要走的文學之路是在那兒確定成形的。" (p.16) 他父親在行醫之餘,翻譯Gibbon的 《羅馬帝國衰亡記》。
我在異國的街隅
謹守著故鄉令人懷念的習俗
在明朗的春天的祭日
放走了一隻小鳥
雖然是一隻活生生的鳥兒
我卻自由地做到了
心胸深深被慰藉著
不平的牢騷也靜息了
2016.4.3 補:2015年認識曹永洋學長,與他有許多次的互動,可惜姻緣多寫在他處。
*****
謝謝分享,不知道如何跟文發兄致謝--約2月前,曹學長與他來訪,而我可能出外午餐,不遇,很可惜。文發兄能將曹學長提到的那樣多人的名字和事情,寫出來,很不簡單:我經常在曹兄的談話之間,請他告訴聽者,那些人物的名字怎麼寫,因為我們通常看文字認人.....曹兄深藏不露的不少,我舉關於胡適的2例,譬如說,他上次來參加胡適之先生紀念會時,並沒提這:"這張是胡適來台時和傅斯年、黃得時的父親黃純青等人的合照,全都是名人";胡先生的同學當陽明山管理局的主管,請胡先生題"亭"名等 (這些人事可參考我的blog:胡適之先生的世界)。
曹永洋先生在1973年 (台北:志文;離開東海13年頭) 的譯作《電影藝術:黑澤明的世界》(The Film of Akira Kurosawa by Donald Richie )中的 的《介紹"黑澤明電影"緣起---代譯序》中說,".......東海曾是我的魂夢之鄉。我的人生的方向和誓願要走的文學之路是在那兒確定成形的。" (p.16) 他父親在行醫之餘,翻譯Gibbon的 《羅馬帝國衰亡記》。本書書前附曹賜固先生 (Books 書海微瀾: 八芝蘭‧天玉齋隨筆(曹賜固, 曹永洋))翻譯普希金的《小鳥》:
謹守著故鄉令人懷念的習俗
在明朗的春天的祭日
放走了一隻小鳥
雖然是一隻活生生的鳥兒
我卻自由地做到了
心胸深深被慰藉著
不平的牢騷也靜息了
2016.4.3 補:2015年認識曹永洋學長,與他有許多次的互動,可惜因緣多寫在他處。
*****
謝謝分享,不知道如何跟文發兄致謝--約2月前,曹學長與他來訪,而我可能出外午餐,不遇,很可惜。文發兄能將曹學長提到的那樣多人的名字和事情,寫出來,很不簡單:我經常在曹兄的談話之間,請他告訴聽者,那些人物的名字怎麼寫,因為我們通常看文字認人.....曹兄深藏不露的不少,我舉關於胡適的2例,譬如說,他上次來參加胡適之先生紀念會時,並沒提這:"這張是胡適來台時和傅斯年、黃得時的父親黃純青等人的合照,全都是名人";胡先生的同學當陽明山管理局的主管,請胡先生題"亭"名等 (這些人事可參考我的blog:胡適之先生的世界)。我更要謝謝志峰讓我們了解曹學長的世界之一層面。再謝。
http://tunghaifriends.blogspot.tw/2016/01/3.html
多少往事堪重數
陳文發·2016年1月11日
作家的書房(曹永洋 篇)
多少往事堪重數
和曹永洋老師相識多年來,每每提及要去他居所拜訪,請他談談寫作與書房的話題,他總是說四十幾年的老公寓,亂七八糟、無法見人。我們經常約見面的地點,不是在他住家附近,工作十多年志文出版社的大客廳,就是在他住家另一頭的天母書廬,這兩地似乎可說是他居所之外的客廳與書房。
九月六日,早上九點半,我帶著幫他在網拍上購得季季老師寫的《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前來志文出版社按門鈴,進到出版社的客廳坐下後,張清吉先生的女兒,端來杯熱茶說:曹老師家住在大馬路對面的巷子裡,應該快到了。她走回編輯部,聽到她打電話給曹老師的說話聲,不一會她又走出來告知我:他以為是約十點,不過他剛出家門,走幾步路馬上到。她要我先坐會喝口茶,也可看看座椅後方幾櫃志文歷年出版的書籍。正當我來回推移著活動式書架,發現內層書架上的書籍,有好多是我未曾看過的世界名著時,曹老師已來到客廳,他向張小姐寒暄後,我與他坐在桌角的兩邊,開始閒談起來。

曹永洋與新潮文庫叢書合影
他從提袋中取出一本相簿,翻開一張張向我說明照片裡的人物是誰:這張是胡適來台時和傅斯年、黃得時的父親黃純青等人的合照,全都是名人,這張是林宗義,他是首屆總統文化獎得主,我寫過他的傳記《林宗義的故事—化悲情為大愛的人生路》,他父親是林茂生博士,二二八時被秘密殺害,他大哥林宗正早逝,妹妹林詠梅是東海第一屆外文系,弟弟林宗光是東海第四屆政治系。這張是史明最早的一張照片,還是嬰兒時期,他老家也住在士林街上,他父親當過板橋林家的管家,他從母姓,五十三歲就過身了,父親本姓林,名濟川,八十三歲辭世。2015年史明先生出版回憶錄,在童年和早稻田部分很精采。 (末2行遵曹永洋先生吩咐,更正、補充。2016年2月21日,鍾。《史明回憶錄》2016年2月27日正式發表。)
他一頁頁往下翻,持續說著:這張是我年輕時還未結婚前在合歡山拍的,這張是我父親曹賜固畢業於日本岩手醫專的畢業照,這張是我曾祖父曹迪臣,這張是林熊祥,他是林衡道的父親,我和林衡道的太太杜淑純女士還有往來,他是杜聰明博士的女兒。當他還要往下繼續說明時,我整個腦袋不停地冒出問號,這無關書房與寫作的話題,我非常不好意思地打斷,插話問他:您是哪一年來志文新潮文庫工作?他說:是一九九O年,當時公立學校教師,教滿二十五年即可退休,也剛好薪水調高,又趕上施行月退金制度。我年輕時脾氣壞,不會用丹田發聲,常患感冒,支氣管的老毛病一再發作,把喉嚨弄壞了,差點成了榮總無聲俱樂部的會員。私立淡江中學教了三年資歷不算,從士林初中教到中正高中整整二十六年,五十三歲那年,申請退休,現在成了領十八趴的全民公敵。

志文出版社的大樓,是畫家林崇漢所設計。
說到教職退休後:我向志文出版社創辦人張清吉先生,毛遂自薦要到出版社工作,我和我太太鍾玉澄老師,與張先生原是讀者與譯者的關係,後來變成朋友,張先生這一聽,面色有些凝重,我向他表示,我試看看好了,如果不能勝任,我會自動辭職。往後每星期一、三、五到出版社上班,寒假休一個月,暑假休兩個月,讓我更有時間寫作,十二年間,寫出七本人物傳記,在新潮文庫任總編輯的編輯檯上,從新潮文庫第二百四十號編到五百多號,加上其它推理小說等書系,共計編出二百多種,從台灣出版業全盛時期,直至漸漸走下坡才離開。之後持續投入台灣史懷哲之友協會志工、也為張良澤主編之《台灣文學評論》季刊,以及其他朋友出書前的校對志工,最近已開始著手寫《憶往錄─—寫給今世有緣交會的靈光》希望能在離開人世之前完成。
gt
我問:幾年前曾聽您說,離開淡江中學是因為打學生的關係?他說:那是原因之一,在我去年出版的《八芝蘭‧天玉齋隨筆》有篇〈悔〉就是寫這段往事。東海中文系畢業那年,其實可以透過我父親的關係,去士林初中教書,因我父親是士林初中創校委員,邵夢蘭接任校長後,要與地方搞好關係,曾請我父親去擔任駐校醫師,但我因沒教書經驗,怕傷我父親的清譽,經我父親的朋友,淡江中學數學老師陳添居先生,介紹去淡江教書。當時淡江中學的校長陳泗治先生,也在士林教會當牧師,是非常有名的鋼琴家,〈台灣光復歌〉即是他作的曲,他在日治時代就像呂赫若一樣,也去日本留學,攻讀音樂。他是社子三角埔人,早年社子還屬於士林區,兩岸間有座吊橋,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拆除,現在劍潭捷運站的造型,即是原來士林老吊橋的樣貌。

曹永洋與他父親曹賜固醫師的作品
他說起早年在淡江教書的往事:那時代,只要大學畢業,不用考試,經人介紹就可以教書,我在淡江三年教過文星書店蕭孟能的公子蕭廣仁,從初一教到初三,在學校也曾看到讀高三的吳炫三,在進校門口右手邊的餐廳二樓畫畫,他的美術老師是陳敬輝,就是王昶雄《奔流》小說裡的男主角,他是馬偕的大女兒偕瑪連嫁給陳清義牧師後沒生,抱養來的養子,他留日與日本女子結婚也沒生,抱養的女兒陳淑貞我也教過。馬偕的二女兒偕以利也嫁給台灣人柯維思長老,他兒子柯設偕,曾任代理校長,當年在淡水街上,還能經常看到偕以利,她四季都穿全身黑色衣服,拿一隻黑色洋傘,她見人都以兩句「平安、平安」打招呼,淡水人稱她平安婆。
在淡江第三年,我住進日治時代留下來的體育館裡的單身宿舍,出來就是馬偕墓園,馬偕早期的學生郭馬西也葬在那裏,其它都是與馬偕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牆外是早期外僑公墓。我記得那天是初春黃昏,吃過晚飯在球場散步時,看見兩個住宿高中生,拿著竹竿在打架,把他們叫過來問話,他們說是在玩,我說萬一不小心刺到眼睛怎麼辦?就讓他們回去。隔天一早,吃完早餐,學生已陸續抵校早自習,走回宿舍的路上,我看到兩個男生蹲在升旗台的台階上竊竊私語,我認出其中一個就是昨晚拿竹竿打架的學生,另一旁體格碩壯的男生,眼睛狠狠瞪著我,臉上顯現出輕蔑不屑的表情,我感覺昨天那個被我糾正的學生,正跟他嘀咕甚麼。我那時年輕氣盛,教了三年書,還沒學生敢用這種眼光瞪我,實在憋不住這口氣,我叫那碩壯的男生過來,他大搖大擺,傲慢神氣地走過來,我問他你瞪我幹甚麼?他說我沒瞪你呀!我看他這種傲慢的態度,竟動拳頭,一股勁的往他臉上揮過去…………
去年在曾任職《中國時報》記者,黃哲斌的著作《父親這回事:我們的迷惘與驚奇》中,看到一段他描寫中正高中的國文老師:「高中三年,對我影響最大的國文老師曹永洋,出身士林教育世家,是史學家曹永和的堂弟。上課時,曹老師經常引介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偶爾岔題聊到歷史與政治,他黝黑精瘦的臉上,會擠出深若美國大峽谷的皺紋,順便飆句台語三字經。有次,他講到激動處,忍不住握拳猛力捶打桌面,嚇醒不小心睡著的同學,他以為被老師點名,趕緊自動站起來喊「有」,惹得全班哄然大笑。」他接著往下寫道:「曹老師是我們那年代的「麻辣鮮師」;對我而言,他是大人世界複雜知識的一扇窗戶,....他不時在課堂上,稱讚我的作文「有想法」(天知道,十七歲的我,除了急著想把馬子,嘗試交換體液的滋味,哪有甚麼真正想法)……他上課時滔滔博引史懷哲、居禮夫人、尼采、叔本華、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的名句,那些外國人的名字,那些課本沒教的人性故事,支撐了一段寂寞的,懵懂的,挫敗的,家庭關係日益惡化的青春期。」
曹永洋與他太太鍾玉澄老師的翻譯作品
向曹老師提及這段描寫他的文章,他微笑的回說:我朋友看到黃哲斌寫的這本書,說我人長得這麼斯文,怎會譟幹六譙?他怎會把你寫成這樣?我說我大概就是他形容的樣子,所以我不教女生班。前陣子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碰到前任蘋果日報社長杜念中,他得知廖志峰是中正高中畢業,詢問之下也是老曹的學生,他跟廖志峰說他高二時被老曹K過,他可能被我修理過,但我已不記得了。其實我教書三十年沒拿過藤條,被我用拳頭修理過的都是特殊案例,有一個學生高三下時,帶小叔來辦公室找我,說他父親中風,沒心情上課,要辦理休學,要以同等學歷考大學,當時我住家樓下被開印刷廠,日夜不得安寧,沒去他家探訪,便為他辦理休學。
隔沒兩天,他父親來學校找我,他是士林街上打石仔,兩隻手臂比我這打羽球的還要厚實,我說您不是中風,躺在醫院嗎?他邊罵邊跟我道歉:那個畜生,幹伊娘、駛伊娘咧,我從來沒生病過,昨天在家用皮鞭抽了他一頓,還給他兩拳。原來那位冒充小叔的家屬是學生找來的臨時演員,為了這學生我只好放下身段,經過一關關困難,幫他辦理復學。還沒半個月,他又和同學打架,我衝到教室,兩人已經打完,怒火中燒,跳過去重重給他兩巴掌,他驚慌退了幾步,其他學生都嚇呆了。隔天他問我,兩個人打架為什麼只打他一個,我說這兩巴掌就算在騙我你父親中風,為你辦休學、復學的份上。他畢業後來家裏找我幫忙,說他父親不准他重考,要他去做粗工。如要補習非得考上醫學系,不然要把他打死。我去打石場找他父親勸服讓他補習重考,隔年考上中興農推系,他去台中之前曾來辭行,聽說他後來當了大飯店的主廚,這段經過也收入在隨筆裡的〈土球‧驢子‧大樹〉。
曹永洋自購書籍,放在書店寄賣推廣
說到這裡,已將近中午,隨他過馬路走一段緩坡來到天母書廬,先逛逛店裡的新書,發現有兩大疊《作家的書房》與廖志峰的《書,記憶著時光》放在顯著的平檯上,這時我才想起他曾在電話中,說他自購這兩本書,放在書店裡寄賣,因小書店進不到貨,他再以賣出去的書款,在店裡購買其它新書。在書店旁的麵店吃完午餐後,回到書店的座位區,曹老師點了兩杯百香果汁後,緊接繼續問他:這裡可以說是您的書房?他嘴角微微上仰,笑了一下說:有朋友來天母就約在這裡見面,這裡夏天有冷氣,我寫作都在天母圖書館,我說:那這裡比較像是您家的客廳,可以形容一下您家客廳以及書房的狀況?他說:我家客廳沒這麼大,客廳裡一張長桌、沙發、電視,還有孫子的小書桌,反正很亂,書全堆在單人房裡,我太太經常問我買那麼多書幹嘛!以後要留給誰?我說以後就想辦法整車載給二手書店好了。
說到書房,他說:前陣子買到一本鍾肇政幫林佛兒的林白出版社,翻譯連城三紀彥的推理小說《一朵桔梗花》,內有篇鍾老翻譯序文寫道,那時林佛兒在辦《推理小說》雜誌,建議鍾老也寫推理小說,鍾老說翻譯了這本推理小說之後,才知道我不是甚麼東西都能寫。鍾老、葉老也幫志文翻譯過推理小說,那時林衡哲從美國寫信給張清吉先生,要他卡差不多咧!說他們兩位是台灣文壇大老,叫他們做翻譯工作,簡直是殺雞用牛刀,他可能不曉得鍾延豪車禍後,鍾老一毛錢都拿不到,還賣掉他父親留下的房子、土地,當時他非常需要錢,瘂弦也很幫忙,只要鍾老投給《聯副》的稿,聯合報系世界各地的報紙副刊全部轉載,讓鍾老多賺點稿費。
天母書廬窗外一景
以前曾聽您說,陳映真是鍾老介紹您認識的?他說:沒錯,我一九六一年服役回來,看到鍾老在《中央副刊》連載,《濁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濁流》,配有名畫家李靈伽的版畫插圖,當時我還未曾親眼見過女性的裸體,初讀相當震撼。陳映真也是這時與我分別寫信給鍾老,鍾老回信說,有一個人一定會成為你的好朋友,經通信介紹,和陳映真從那時開始成為朋友,一直到後來同是《劇場》、《文季》寫稿的朋友,在文友中陳映真寫給我的信最多,約有一百多封。
轉回到他為何脾氣經常暴怒的話題,他說:來到士林初中,邵夢蘭校長的高壓政策,讓每個教師壓力都很大,她曾在週會,對著全校師生說:「老師生來就是要挨罵的,你嚴,現在學生罵你;你鬆,將來會到墳上罵你。」我很會教書,但不會管學生,對學生採開放政策,教高中部時,學生沒幾班,評定學生操行成績時,校長就坐在那裏,後來辦華嚴、莊嚴出版社的范姜星釧當時是高三我教的學生,他可能不知道我給他操行甲等,是經過一番奮戰。校長在一旁說曹先生,這個學生是不是能打乙等,我說不行,這學生我打甲等,是我考量他平常的行為,不是隨便打的。那時校長已開始注意到我上課的言論,校長室可收聽到各個教室老師上課的情形。他說到這,我狐疑的說:那麼多間教室,怎麼可能全部監聽得到?他似乎有些激動,大聲說:怎麼不可能?我隨筆裡有篇〈多少往事堪重數〉裡面有寫到「領袖事件」。
他接著急速轉彎,談到陽明山管理局局長:周象賢是第二批庚子賠款,六十名中排第二十名,去美就讀麻省理工學院,回到中國沒當工程師,從政當了杭州市市長,當時江學珠是杭州女中的訓育組長,邵夢蘭是她的學生。我說這跟士林初中有何關係?他回說當然有關係後,接續著說:陽明山管理局只有周象賢和早年創辦惇敘高工的施季言局長,是學者出身,其他歷任局長全是戴笠情報系統出身的。他越講越深入,越鉅細靡遺,不得不插話再問他,這跟士林初中有何關係?他持續的說:士林初中曾經一度被福州幫控制,第二任校長是我父親的朋友何江山先生,人太古意,辦到快倒閉之前,周象賢有杭州這層關係,親自九顧茅廬,請當時在一女中夜間部當教務主任的邵夢蘭來當校長。我問:陽明山管理局除了管山,連學校人事也管?他說:當時老蔣住在士林福林里,所以士林、北投是特別行政管轄區,各個學校、機關人員全都由陽明山管理局管轄。
我問:校長為何堅持打范姜操行乙等?他說:范姜在學校看李敖的書被檢舉,校長高壓控制思想,她要打這學生乙等,我認為等於是她要打我操行乙等,我堅持不讓步,最後校長說,曹先生雖然還是堅持要給他甲等,但我還是要叫他來辦公室,親口告訴他,他的操行是乙等,她這樣就有台階下了。高三下學期,操行評定開會,當天我正好後備軍官教育召集,得去士林陽明戲院看勞軍電影,怕校長趁我不在時又舊戲重演,我特別交代賴祥雲老師,果然校長又要打他乙等,賴老師舉手,曹老師有交代要打他甲等。高三下學生是看不到操行成績的,但這紀錄會跟著他一輩子。
接著談到「領袖事件」:夜間部莊吉發老師,在課堂講領子與袖子是衣服最容易髒的兩個地方,提綱挈領,只要用力甩一甩,衣服就挺起來了。我們學校屬陽明山管理局管轄,學生中有不少管理局職員的子弟,有一位學生回家告訴家長,歷史老師很奇怪,上課講「領袖」講了五分鐘。隔天莊吉發老師被校長叫去,你為何上課講這麼無聊的話?你自己想辦法,叫他滾蛋,好在他已拿到台大歷史碩士,後轉到智光商職任教,拿到歷史博士學位後進了故宮當研究員,現已退休。
當時夜間部師資陣容比日間部堅強,都是一邊就業一邊讀碩士、博士班,以及準備出國留學,黃振鵠、蓋浙生、邱啟鐊、莊萬壽、莊吉發等,都曾在士林中學教過書。他說到學校師資,我想起:印象中您好似提過張良澤教授也曾在士林中學教過書?他說:沒錯,張良澤在日本關西學院取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台,曾在士林中學與我同事一年。他回台翻譯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金閣寺》,三島由紀夫是當時他最崇拜的作家。我記得的非常清楚,是一九七O年的冬天,那天中午我回家吃飯,在黑白電視裡看到轟動全世界三島切腹自殺的新聞,我連忙趕回學校告訴他這不幸的悲劇,不久他被台大邀請去談三島文學傳奇的一生。
天母書廬是他每天必報到的書房
我問:有發生在您個人親身的經歷嗎?他說:在隨筆裡有篇〈父親的形象〉寫的就是陳映真的父親。陳映真那年九月,原預定要到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班報到,六月因「台灣民主同盟」案被捕之前,記得是五月份,他來士林找我,跟我說劉大任與蒙韶兩年前已出國,他現已被盯上,說我資料比較清白,一定會有人查到我這裡來。我參加過兩次讀書會,但我跟他基本上是文友關係,好家在事前他先來跟我通報。六月份陳映真被捕後,我在初中部上暑期課業輔導,那時還沒有高中部,記得一早七點準備去學校上課,黑頭車來到我家門口,出示一封信,信封內是紫色不透光的,我一看信件內容,是警備總部派人來帶我去傳訊,臨時跟我父親說去警總一趟,我就跟他們上車走了。
傳訊地點在三張犁跟六張犁之間,過程都一樣,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坐中間的都不講話,三個人三種表情,黑臉問我,你明知道他有這樣的思想傾向,為何不檢舉?我說我和陳映真只是文學上的朋友,要我把自白書寫出來,並強調沒事就放你回去,有事的話,你要有心理準備。我寫了大概五、六千字,其間中午吃了便當,去上大號一次,離開前要我不能讓別人知道被傳訊的事。被傳訊只有我父親知道,那天離家,我父親四處去找地方民代幫忙,地方民代也是說,有事的話也無能為力。我太太是多年後才知道一些,她也不是很清楚。三十年後,我才知道黃春明、李日章、王禎和等人都被傳訊過。他接著補述說:被傳訊之前,警總已經在查我的信件,陳映真的父親,後來跟我說,我是第一個寫信給他,告知陳映真出事的人。傳訊最後,黑臉問我:你在信上寫,您點的火,會越來越高,是甚麼意思?我才知道寫給徐復觀老師的信,被警總攔截。當時徐老師最寄望的兩個學生,梅廣、杜維明都在海外拿到博士學位,我寫給徐老師的信,內容大概是說,您當年播種的種子,如今已開花結果,您點的火,會越來越高、會越來越旺。
他接著憶起,一年半後另一起被調查的往事:初中部教過的學生施智璋,他是新潮文庫版《荒野之狼》的譯者,高中考上建中,他父親是警察,檢舉他兒子讀了建中以後,交上一些壞朋友,行為怪怪的,思想組去他家調查,問他書架上的書都是哪來的?施智璋說三分之一是自己買的,三分之一是向士林初中的曹老師借來的,另三分之一是向學長錢永祥借的。他被調查後,還好先來學校通報我,不久陽明山管理局負責思想的第四組來學校問話,我還記得那人姓徐,他說你能不能把你家裡的書,抄一份書單給我?我說好啊。回到家想想,為以絕後患,把大學時期買給我父親看的《自由中國》等等以及陳映真的一百多封信,全部放火燒掉。書那麼多要抄到哪時候,也就懶得抄。那位姓徐的,再度來學校找我,我直截了當跟他說,我父親是士林街上的曹醫師,你自己去我家看好了,之後沒再來過。
寫信給鍾老,執筆的手
請您描述一下,當年參加讀書會的情景,他說:其實也不是讀書會,第一次已忘記在哪個地方,陳映真寫明信片來說《劇場》雜誌要再校對一次,我循著地址去現場,才知道校對只是表面通訊的名義,我記得那次有李日章、劉大任、蒙韶等人,我大多不認識,劉大任之前跟我同時上成功嶺教育召集,陳映真寫信來說他有個朋友也在成功嶺,於是我們約在某個升旗台前見過一次面。那次聚會,主要由陳映真與蒙韶兩人主持,當時彭明敏、謝聰明、魏廷朝剛被捕不久,報告〈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內容,以及台灣往後在國際地位局勢,可能產生的變化等。
第二次陳映真也是寫明信片,通知《文季》要在某某地方校對,我跟他約在巷口等,還沒進屋前他說,不是要校對,如沒興趣可先離開,我想既然來了,就進去坐坐,我忘了那地方在哪裡,是一幢日式房子,進去室內陳映真把阿肥從聚會的房間裡叫出來招呼我,我那時不知道他是丘延亮,也不知楊蔚曾在《聯合報》「這一代的旋律」專欄中報導過他,多年後才知道他和李泰祥都是許常惠的學生。那次很可能就是在阿肥家裡。不知怎的,跟阿肥沒談上幾句,他居然說「他媽的,貝多芬算甚麼東西!」他當時非常驕傲且自負。貝多芬是音樂之父,是我最喜歡的音樂家,我心裡一股怒火上來想著,陳映真怎會跟這種瘋子在一起?正當我起身要離去時,陳映真從房間走出來,說現在都五點半了,準備食暗頓,要吃水餃了。我沒告訴他我執意離開的原因,他也覺得奇怪,我怎會拂袖而去,送我出巷口時,他說咱們都是哥兒們,這些都是小事情,咱們都是這樣吵來吵去的。
是阿肥那句「他媽的,貝多芬算甚麼東西!」救了我一命,如果我留在那裏吃水餃,就可能進到牢裡去了。眼看落地窗外,天色已漸漸暗落,最後問他:聽說您在課堂上,都在談現代文學與世界名著,學生不會抗議嗎?他笑說:我都說一半一半,我想國文課本,學生自己看就可以,當時初中部的學生國文程度非常好,我切一半瘦肉、一半肥肉給學生,但也有學生認為講這些東西幹甚麼,升學考試也不考。我曾不具名請學生用寫的,對我個人提出意見,有學生寫說,初一、二讓你教還沒關係,初三還講那麼多課外的東西,我們還要升學哩!意思是要我卡差不多咧!我想想也有道理,要完全照課本教那很簡單。我認為三十年後,學生才會知道老師是否有對我發生過影響,也許閒話可能讓學生更受用也說不定。
走筆至此,我想起曹永洋八月中,在廖志峰《書,記憶著時光》新書發表會上的致詞:作為一個常常被學生提到的啟蒙老師,我現在已開始分享學生們的成就,我不知道我的學生們已走到這樣的地步,中學老師已遠遠被拋到後面去了。我只是一個曾經在他們的課堂上,講過一些故事給他們聽的無名教師。
陳文發:作家書房·2016 多少往事堪重數,發表於2015年《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十二月號
曹永洋
難忘的一次旅遊
除了認識已久的老友,很少有人知道我有不可告人的缺點。
由岩手醫專苦讀拿到國家醫生執照的家君曹賜固(1903-
35歲的家君入國小就讀時已12歲。可能漢學私塾的祖父曹迪臣﹐
當時向蓬萊女校的日籍長官提出辭呈時﹐
後來﹐他在岩手醫專畢業﹐拿到國家醫師執照時已是35歲。
當時士林的老醫生大概屈指算來有八位左右﹐
STAKEHOLDERS
島國:我城,每天早上多處有神操(關於靈魂之旅的詩歌),一群人圍繞水池舞動:
0122 2025
文字不足表現重要討論內容: 敦親睦鄰
我們談的是成大,臺大等校的水利工程(全台的人才供需)。 碩士論文使用的統計學技術.....
香港僑生留台灣,回香港過春節。兩個碩士(台灣/英國)的優點?
1980~2025英國學費漲約25倍......
《互動》 0122 2025 相信:
曹永洋
難忘的一次旅遊
除了認識已久的老友,很少有人知道我有不可告人的缺點。
由岩手醫專苦讀拿到國家醫生執照的家君曹賜固(1903-
35歲的家君入國小就讀時已12歲。可能漢學私塾的祖父曹迪臣﹐
當時向蓬萊女校的日籍長官提出辭呈時﹐
後來﹐他在岩手醫專畢業﹐拿到國家醫師執照時已是35歲。
當時士林的老醫生大概屈指算來有八位左右﹐
-----企劃主題
1. 老曹與我們
日本文化與文藝,中國
同學錄;傳記:
學長劉森堯與我1978英國,他給曹永洋的信2024
胡定華,王晃三,曹興誠。
史明回憶錄》《史明歐吉桑潤餅》 《互動》 2025 016 4 相信:發光發熱。值得你好好拜讀的《史明回憶錄》 (廖為民;曹永洋特別讚美本書青年以前之紀錄)。
---
同事
蘇錦坤
吳國經
陳祖文 美國會議;健康之道
---
翻譯/翻譯家 彭淮棟
---
壯遊與地靈
----
溫羅汀
不只女巫店排隊;隔2間的草莓MOCHI 整天排隊
----
漢清講堂
山外
家人
朋友
秦先生
譯者
一群台大醫生故事
李幼新
劉森堯
林景淵
代梁
其他
出版
九彎
老年文學ˊ
台灣文學
鹽分地帶
前衛
玉山
文訊 老人
學生
廖志峰
黃哲斌 劇場
專利者
演講 訪談
產業
日本篇:森鷗外(Mori, Ogai もり おうがい 1862~1922)外〈高瀬舟〉〈雁〉 :曹賜固,曹永洋父子: 一堂鄉土 傳記、文學課: 曹賜固, 曹永洋《八芝蘭‧天玉齋隨筆》。「岩手医学専門学校」畢業紀念冊 圖與詩。《日本短篇小說傑作選》森鷗外(Mori, Ogai もり おうがい 1862~1922) 《互動》 2025 0110 相信:
曹永洋
難忘的一次旅遊 2
以下我要寫自己了。雖然我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但是因為祇讀了一年,開始躲空襲。記得母親背著小弟龍彥,與二姊秀君和我,常從士林走向草山(後改名陽明山)去農家住。因為1943-45日本快要敗戰前幾年,美國轟炸機開始在台灣各地陸續轟炸,甚至總督府和新公園(今二二八公園)也炸了。新公園空襲那天,在總督府工作的人員,躲在新公園開闢的大防空壕,結果炸彈落在洞口,竟把防空壕的出口堵死了。我小學恩師陳寶玉老師留學早稻田大學回來的胞弟,不幸成為喪生的一人,未婚妻是宜蘭羅東高女的美佳娘,成為戰亂時代無緣的苦命鴛鴦…。
運筆至此,我要回想伴隨校友師長的日本之旅。除了大阪、橫濱、東京、京都、名古屋等大城,其中竟有三次是遊覽北海道。日本這個國度乾淨美麗,人民守法,有禮貌,治安又好,會日語的人,問路或依地址訪問親友,他們甚至會暫時拋開身邊的瑣事,親自帶領你去,直到你找到親友。
那次搭船由瀨戶內海往森鷗外一篇名作〈高瀨舟〉的啟程航碇,這個資料寫著張鳳學中年男子的導遊,用他渾厚的男中音開始道出這個十分悽涼悲哀的故事。我心理不由得大驚,因為這是家君曾經譯出的一篇名作。我一邊聽,一邊想,在幕府時代犯有重罪的犯人,經過審判定讞的囚犯,一律送往這裡。
(有如台灣關政治犯的火燒島,但多半還是有刑期,縱然是無期徒刑,如施明德,在總統崩狙時也有特赦。最後在多次絕食,也被灌食活下來。西伯利亞也有這樣的監獄,俄國文豪杜思妥也夫斯基就曾被送到冰天雪地的牢獄,他的名作《罪與罰》寫的就是這種經歷。)
在這位導遊說完這個故事,我大膽地請他為大家唱〈 荒城の月〉這首名曲。因為早期日本人把西洋民謠填作日語歌詞,使得這首〈 荒城の月〉也被誤作是抄襲之作。其實作曲是留學德國的天才作曲家瀧帘太郎作詞,土井晚策二人合作的名曲,日後傳誦全世界。而且瀧帘太郎英年26歲死于肺結核,德國當地甚至為他立了紀念石碑,上面鐫刻其生平簡歷。名畫家,也是傑出的作家何懷碩教授在〈自卑的罪孽──讀《菊花與劍》隨想〉,認為它是傑作,歌詞也十分優美。他憑記憶寫出如下歌詞:〞歲月如流春已去,消逝花叢里,狂歡時節最難忘,燕爾新婚時,荒城繁華今何在,歡聲已沈寂,悠悠往事如雲煙,朦朧月色里。秋來大地顏色變,披上紅衣衫,雁行成群天上過,年年復年年,逝水流光逐飛鳥,明月照高天,月色茫茫成影暗,無語對愁眠。〞
吟詠人生的無常,有如櫻花綻放,璀燦耀眼,旋即凋零,何等哀傷淒美!
原來這位導遊在國內就讀一所五年專科時,在學校合唱團里就是獨唱的男中音。船行瀨戶內海,想到高瀨舟這篇淒美的傑作,有如置身當年這些也許一生都要孤島度過漫漫無望的人生,更領略日本文豪森鷗外對人生的觀察是何等細密深入!
人生原本是一次逆旅,但是這種切身的體驗,卻是可遇不可求啊!
2024 12-31 歲暮
----〈高瀬舟〉
高瀨舟船是京都高瀨川來往的一種小船。德川時代(*1),京都的罪囚凡是被定讞放逐荒島的時候,照例要通知犯人的親屬到監獄裡來的,並允許他們在那兒話別。
然後把犯人押上高瀨船,而後送往大阪那個方向去。押送犯人的是京都町奉行部下的公差,依循慣例,公差可以從犯人的親族中選擇一個適當的人隨船同往大阪。雖然這並不是通過上司的核准,不過是所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一種默許罷了。
當時被定讞放逐荒島的罪囚,不用說,都是被認為犯下滔天大罪的,然而歸根就柢,並不是為了強盜,殺人放火這類凶惡的人物佔多數的。高瀨船上的犯人,多半是由於一時的錯誤,出乎意表地闖下亂子的。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吧,那不過是當時管叫相對死的所謂殉情,殺了情人而自己卻活下來的這類男子罷了。
載著這一類罪囚,在敲打的晚鐘鳴響聲中, 划行出去的高瀨船,一面望著河的兩岸鱗次櫛比的京都城中墨黑色的舊屋,一面往東橫過加茂川朝下划行, 在這艘船上,犯人和他的親屬通宵達旦地訴說自己身世的不幸,他們說的總是那些懊悔莫及的老話,押送犯人的公差在旁聽了這些話,自然就能更詳細地明白犯人的家庭及親族悲慘的境遇,這些都是在町奉行公堂上只聽皮毛的口供,或者在衙門公案上一邊唸著供詞的官吏,做夢也料想不到的苦況。
因為擔任公差這項職務的人,也有各種不同的性格,所以這種時刻,有認為討厭,想捂住耳朵面對這些事表示漠不關心的泠酷公差,但卻也有同情人家的可憐,雖然為了職務上的自尊不便表露在臉上,暗地裡私自傷心的公差。基於種種情況,偏巧碰到特別心軟的公差,押送那些處境格外悲慘的犯人和他的親屬,一定會禁不仕潛然落淚的。因此押送高瀨船的這件差事,町奉行衙門的公差們是把它視為憎厭的工作而不願意去做的。
年月已經不太清楚,大約是白河侯在江戶掌政的寬政年間的事吧。 智恩院的櫻花在晚鐘聲中飄然落下的一個春日的傍晚,有一個不曾有過的稀奇的犯人,被押上了高瀨船,他的名字叫做喜助,三十歲上下,是一個四處流浪的遊民。不用說連被叫到監獄裡會面的親人也沒有,所以他在上船的時候也是孤零零一個人的。
這次奉到押送命令而和他一同搭船的公差——羽田庄兵衛,只聽說喜助是手刃胞弟的罪囚而已。卻說從牢裡帶到碼頭之間,看到瘦筋筋,臉色蒼白的喜助的舉止是那麼老實、那麼溫順,把自己當作政府的官吏敬待,無論什麼事都恭恭敬敬地,而且那種態度,又不像是在犯人之間所經常習見的,刻意裝出溫順對於權貴極力取媚的樣子。
庄兵衛覺得有些奇怪,上了船之後,不但在職務的表面上看守他,而且繼續不斷、仔細的留意喜助的行動。
那天在傍晚時分,風就停歇下來,遮蔽了天空的薄雲,使月亮的輪廓顯得朦朧起來,那是讓覺得漸漸逼
近的仲夏溫煦氣息,彷彿從兩的土裡,從河床的土裡,變成霧靄瀰漫昇起的一個夜晚,打從離開下京的街道,橫過加茂川的時候開始,四周一片沈寂,只聽得到船頭破浪前進的細微水聲。
乘船睡覺這件事,對犯人來說也是允許的,喜助偏不想躺臥下來。他只是仰視著雲彩的濃淡,時而明亮時而暗淡的月亮而默然不語,他的神情看來明朗,而眼睛微微有光。
庄兵衛雖然不從正面盯視他,可是眼睛卻卻沒有離開過喜助的臉。而且心裡反覆在想: 奇怪啊,奇怪,這是因為喜助的臉龐,無論從上下看也罷,還是往橫看,都是顯出很愉快的樣子。甚至使人感到倘若不是對公差稍有顧忌的話,也許真會吹起口哨,或哼起小曲子來呢。
庄兵衛心裡想著,過去自己不知多少次擔任過高瀨船的押送工作,可是載送的罪囚,幾乎每次都是露出同樣悲慘的可憐相。可是這個男子究竟為了什麼,臉上露出好像搭乘了觀光船那樣的神情,罪名聽說是殺了自己的胞弟,就算他的弟弟是個惡痞吧,不管事情如何,殺了胞弟,在情理上說當然不會很舒坦的。
這個臉色瘦削男子,就像那種完全缺乏人性,世上少有的惡痞嗎?無論如何也不能認為如此,說不定發
瘋也未可知,不!不!如果是這樣,怎麼連前後不符的話或舉動都沒有呢?這個人倒底是怎麼回事?
對庄兵衛說來,喜助這種態度是愈想愈令人費解的。
過了一會兒,庄兵衛忍不住問道..「喜助,你在想什麼來著?」回了一聲..「是」而朝四處環視的喜助,好像認為被公差察覺了什麼事,而怪罪於他的樣子,便端坐起來,探望著庄兵衛的臉色。
庄兵衛感覺到了,好歹總要說明一下自己突然問話的動機,用以表示在職務以外要求他答覆的無理,因此就這樣說:「沒什麼,並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緣由才要問你。老實告訴你,我很早就想要問去外島的心情。過去我用這艘船載送過很多人去外島,那是各色各等的人哪,可是任何前往外島的人不免都會感到有些悲傷,他們和那些為了送行而一起搭船的親人,總是徹夜哭哭啼啼的。不過看你的樣子,好像並不擔心要去外島的樣子,你究竟是怎麼想呢?」
喜助微笑了。「承您這麼關心我,真是感激不盡啊!不錯,到外島去,在別人看來是一件悲傷的事,那種心情我也能體會的,但是因為他們是過慣好日子的人,京都是很好的地方,過去我所吃過的苦頭,不管什麼地方都不會有吧。承蒙政府的恩典,饒了我這條命,把我遣送外島,外島即使是一個苦哈哈的地方,也不會是鬼住的大荒島吧,我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找到一個能讓我安住的地方。這次政府要我住在
外島,我現在要在政府所說的地方安住了,這件事我比什麼都還感謝哪。
再者,我這樣瘦弱,可是從來生過病,所以到了外島,不管幹什麼苦活,我想一定不會弄壞身子的。還有,這次安排我去外島,又領了兩百文盤纏,這筆錢現在也帶在身上。」這時,喜助一邊說著一邊把手放在懷裡摸著。被判流放外島的罪囚,都發給兩百文銅串錢是當時的一種規定。
喜助接著說:「不得不告訴你一些丟臉的話,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把兩百文錢,拙在懷裡放著,想要
找個地方工作,一旦找到了,馬上不辭辛勞地幹著,人家給我的工錢,總是到了手裡就光了,非交給人家
不可,雖然可以用現款買東西吃的時候,還可以說是我手頭寬裕的時候,通常還債之後回頭還是跟人家
去借的,可是坐了牢之後,不用工作也給飯吃。
單是這一點,我對政府已經說不出的過意不去,而且出了監牢,領到這兩百文,如果還是照這樣吃官飯的話,那麼這兩百文就殫以不必花用而隨身攜帶著,把金錢當作自己的東西而帶在身上,對我來說是平生第一遭的,去外島以前,不知島上有什麼事,我倒很希望把這兩百文,當作將來在島上做事的本錢。」喜助這樣說著,就停住了。
庄兵衛說:「嗯,原來如此!」可是因為聽到的事,太出人意表,所以庄兵衛一時什麼都說不出來,不聲不響地沉起來。庄兵衛已年近不惑之年,妻子已經給他生了四個孩子,而且母親也還在世,一家有七口人要吃飯,他向來被人稱為小器,生活過得那麼節省,衣服除了職務上要穿的之外,差不多只有備齊
一件睡衣而已,可是很可惜的,太太卻是從富商人家那兒娶來的,雖然太太原來有心要共度艱苦的日子,到底因為有一個有錢的娘家,加上素來被人疼愛而養成的習氣,所以不會省吃儉用而讓丈夫感到滿意。
往往到了月底,生活費就有入不敷出之感,這麼一來,太太就會秘密地從娘家拿錢來貼補,這是因為丈夫異常討厭借債的緣故,這件事到底還是瞞不過丈夫的。因為庄兵衛就是過什麼五大節,就從岳母家拿東西,孩子過什麼七五三節,就從岳母家拿衣裳,連這個也覺得過意不去,如果察覺到伸手請娘家來
填補家計的虧空,當然是不痛快的。本來就無意要破壞彼此和睦的羽田家,時時會掀起風波,也是為了這個緣故。
//////
俄羅斯人的觀點
《普通讀者》 遠流 頁207~218
讀異己的文學,必定離開真相甚遠.....
讀契夫作品時,常常碰微妙精細,一微妙精細,一 (微妙精細,容易受情緒與興致的控制ㄧ)....
孩子,高位靈魂無力量.....
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我們的人生目標到底是. 三位偉大的藝術家中,正是
托爾斯泰最吸引我們,也最讓我們不快....
―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幾年前,蕭伯納的戲劇散文佔據了
《靈魂湧出的洪流》 A Flood From the Soul -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 › 1996/10/06 › books › a-flo...
《紐約時報》1912.06.30 書評《 The Brothers Karamazov》 Constance Garnett 英譯本,
佳評:書中的每位都侃侃而談......流露真實的人性 .....我們讀了之後,會很有收穫
俄羅斯文學流派的學者們——將會驚訝地發現他讀了多少書。促使他讀這本書的也是他對書中人物和戲劇的極度興趣。
他們在談話中傾吐了自己靈魂的全部內容——談話取代了我們所認為的閒聊。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些書頁中傾瀉了他筆下的俄羅斯人的靈魂。每個人都在與他人交談時傾吐自己的心聲。老卡拉馬佐夫、西勒諾斯、三個年輕的卡拉馬佐夫、一個隱士、一個修道士、一個愚蠢的寡婦、一個殘疾的女孩、一個患有癲癇的男廚師;一個心懷憤怒的傲慢年輕女子,另一個有情人的年輕女子,一個心碎的上尉,一個警察局長,一個律師——每個人都堅持要坦白事實,直到你被說出這麼多真相的下流所壓倒。
-----
“托爾斯泰是一位無情的評判者,他愛上了契訶夫並且一直愛著他,我們大多數人也都是如此。”
~哈羅德·布魯姆
1860 年 1 月 29 日
“醫學是我的合法妻子,文學是我的情婦;當我厭倦了一個,我就和另一個過夜。”
俄國醫生、劇作家和作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 年1 月29 日- 1904 年7 月15 日) 於1860 年的今天出生於羅斯托夫州的港口城市塔甘羅格。 https://youtu.be/_jFxtEb0fXI
除了廣受好評的短篇小說外,契訶夫還與亨利克·易卜生和奧古斯特·斯特林堡一起被稱為戲劇界早期現代主義誕生的三位開創性人物之一。
這是 V. Chekhovskii 於 1889 年拍攝的他的照片。
安東契訶夫的一些深刻名言: • 「也許我們在戀愛時所體驗到的感覺是一種正常的狀態。愛情能讓人知道他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 “你必須信任並相信別人,否則生活將變得不可能。”  • “愛、友誼和尊重並不能像對某事的共同仇恨那樣將人們團結在一起。”  • “如果你害怕孤獨,就不要結婚。”  • 「我的愛就像一塊繫在我脖子上的石頭;它正在把我拖入深淵;但我愛我的石頭。沒有它我就活不下去了。
黑人的靈魂 The Souls of Black folds By W. E. B Du Bois
幾堂青春的文學課(3 (Introduction)): 美國篇。《草葉集》吳潛誠簡易本 ,1978 遠景 《當去年的紫丁香在庭前綻放》255~274; 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兩種全譯本。《惠特曼的詩》 惠特曼。 《美國詩歌選》和《 e. e. cumin 》 《白鯨記》。《Mark Twain 馬克吐溫的密西西比河混少年》 震旦集到意大利,《海明威的世界》。
惠特曼的詩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to WALT WHITMAN'S 《當去年的紫丁香在庭前綻放》 ( 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 ) and ( A NOISELESS PATIENT SPIDER )
Table of Contents
惠特曼的詩體 (Introduction)
原文與註釋( Text and Annotation )
內容摘要 ( Paraphrase --Summary )
主題 Theme )
背景 Background )
語調與傳統 ( Tone and Convention )
反調與張力 ( Paradox and Tension )
意象與象徵( Imagery and Symbolism )
紫丁香的象徵( Lilac Symbolism )
星星的象徵( Star Symbolism )
鳥的象徵 ( Bird Symbolism )
本詩的音樂性( Musicality)
《大般涅槃經》
1972 by the LITERARY STUDY GUIDES ASSOCIATION, Taipei, Taiwan
主編 李達三 ,談德義兩人
《草葉集》1855初版 (12首),1891~92 的《臨終版》(401 首),紀錄詩人 醫生的思想和探索歷程,也反映出它的時代和國家的面貌。個人史詩,也是19世紀美國史詩。
“Out of all the things I have lost, I miss my mind the most.”
–Mark Twain
幾堂青春的文學課(3 ): 美國篇。 白鯨記。馬克吐溫的密西西比河混少年 惠特曼。震旦集到意大利,海明威的界世。美國詩歌選和 e. e. cumin
" 政治是唯一可以說謊 欺騙 偷竊,而仍然受到尊重的行業 ( Politics is the only profession where you can lie, cheat, and steal, and still be respected." )
--- 馬克吐溫
最難忘的是曹永洋老師在直播《白鯨記》討論時的無淚光
“Nobody had more class than Melville. To do what he did in Moby-Dick, to tell a story and to risk putting so much material into it.
If you could weigh a book, I don’t know any book that would be more full. It’s more full than War and Peace or The Brothers Karamazov. It has Saint Elmo’s fire, and great whales, and grand arguments between heroes, and secret passions. It risks wandering far, far out into the globe.
Melville took on the whole world, saw it all in a vision, and risked everything in prose that sings. You have a sens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hat Melville had a vision in his mind of what this book was going to look like, and he trusted himself to follow it through all the way.
~Ken Kesey
感動 (76) : 0126 2024 友情與師生情:曹永洋;李肇修、廖志峰 (都是漢清講堂之友)。直播會前會後「 淚光 閃爍」:曹永洋:文學史上的 《白鯨記》(2023年12月21日)。比較志文版、上海譯文版
0126 2024
感動 (76) : 友情與師生情:曹永洋;李肇修、廖志峰 (都是漢清講堂之友)。直播會前會後「 淚光 閃爍」:曹永洋:文學史上的 《白鯨記》(2023年12月21日)。比較志文版、上海譯文版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1543383619750705
曹庸譯 《白鯨》上海譯文 1983 2.7人民幣。郭松棻、李渝教授合贈 台大圖書館,2015 0806
特色:圖片印得比志文版更清楚; 有譯者序 17頁 1982.6 、語源3頁、選錄24頁等三章
歐陽裕 譯《白鯨記》台北:志文,1984,280元 808頁,直排751頁
特色:曹永洋:世界文學史上的大白鯨,6頁,1984.5;
梅爾維爾其人及其代表作《白鯨記》25頁 1984.5 ; 主要人物表1頁;梅爾維爾年譜741~751
《戰爭與和平》
翻譯偵探所
志文的抄襲本特別難查,因此每一本的破案經過都印象深刻。志文的抄襲情況集中在1980年代中期,也就是解嚴前後。1990以後志文仍出大陸譯本,但多半已經如實署名了,只是1980年代這批賣得很好,再版時也沒看到志文把原譯者的名字更正過來。以下是目前已知的39種抄襲本及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