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6日 星期三

70歲,分水嶺。 藤田孝典著《下流老人》+《續.下流老人》日漸趨向貧窮化的老人,我們稱之為下流老人。.....


下流老人
《下流老人》+《續.下流老人》
藤田孝典著 吳怡文, 吳海青譯2021/03/03如果出版社出版。
1. 作者簡介
藤田孝典,1982年生。NPO法人HOT PLUS代表理事。聖學院大學人類福利學系客座副教授。反窮困網絡琦玉代表。黑心企業對策計畫共同代表。日本厚生勞動省社會保障審議會特別部會委員。以社會工作者的身分在現場展開活動,並針對生活保護與生活窮困者支援的理想狀態提出建言。著作包括《一個也不讓他們被殺掉》(堀之內出版)等多部。
2. 譯者簡介
吳怡文,政大廣電系畢業,曾赴日留學,現為日文譯者,譯有多部著作。
吳海青,政大畢業,曾赴日留學,現為日文譯者,譯有多部著作。
3. 內容簡介
 本套書共有兩冊:《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續‧下流老人: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你也養不起你自己,除非,我們能夠轉變》
《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如果你沒有五萬月薪,如果你對自己的健康沒有充分的把握,如果你沒有長期良好的社交關係,那麼,無論你現在幾歲,你未來注定會變成「下流老人」。
  如果有一天,我們因此無法自食其力,能做些什麼扭轉局勢?
「下流老人」是日本最新出現的一個名詞,「下流」,指的是在社會底層,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人,下流老人,就是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日本近年來出現了大量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而且未來會只增不減,因此出現了這個名詞。
★日本銷售超過二十萬冊
★長踞日本亞馬遜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各大報章媒體爭相轉載,成為日本最熱的話題
★台灣未出版天下遠見、蘋果日報已大幅報導
 台灣將在二年後邁入高齡社會、十年內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
 十年內台灣每3.6人就要扶養一個老人,對比二十年前每10.3人扶養一個老人,社會的扶養壓力沉重了許多。
 年金制度即將崩壞、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這些都是我們即將面對的景象。
【老年生活的實況】
  銀髮不是人生第二春,退休也不是你所想的只需含飴弄孫。老後景況更可能是:
 健康只是一種願望,不會是實況。
 老後可由子女奉養。但實情是,子女可能連自己都養不起。
 若是需要照護,就住進安養院度過餘生。但屆時安養院可能一般人根本住不起。
 只要現在有一般水準的薪水,退休金便可保老年無虞。但資產可能變成負債,你現在賺的錢根本不夠餘生使用。
 老年生活和你想的絶對不一樣,即使你自認為是中產階級,你的未來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怎樣的人可能成為下流老人?】
  即使你年收已達平均水準,只要發生下列狀況,就很可能變成下流老人:
 因當事人生病或發生事故,需花費高額醫療費。
 無法住進高齡者看護設施。
 孩子是「窮忙族」或「繭居族」等啃老族,靠父母供養。
 熟年離婚。
 罹患失智症,身邊也沒有可依賴的家人。
【為什麼我們會老後貧窮?】
 社會高齡化、經濟成長停滯、青年就業情況不佳、醫療與照護成本逐年提高,未婚、非正職者增多,都讓我們步向貧窮。
 台灣失智症人口每天增加四十人,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擁有許多人想像中的「安穩老後」。
 曾經和高齡的父母同住的人,對自己的老後生活容易抱持相同的想像。但是,我們已經慢慢失去老後和子女一起生活這個選項。
 傳統的社會福利模式已經到達極限,往後可能還會製造出更多可能變成貧窮老人的高齡者。
【為了避免成為下流老人我們能做什麼事?】
 瞭解社會保障制度
 及早為可能的醫療和照護需要做準備
 培養放下自尊的心態
 盡量多存錢
 盡可能參與地區的社會活動
 培養受援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好的願景可能只是願景,背後的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當社會上的貧窮老人愈來愈多,社會負擔就會愈來愈大,只有及早預防貧窮老人出現,才不致於整個社會一起向下沉淪。
 身為中產階級只是我們的幻想,在高齡者的照護和貧窮問題再也無法分割的往後,如何防止老後貧窮,是我們人人都該思考的問題。
 本書層層剝繭,從實際的老年生活面貌、應採取的對應政策,到個人如何自救,提出完整且實際的思索與方案。
 《續‧下流老人: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你也養不起你自己,除非,我們能夠轉變》
★日本在2025年會出現45萬的照護難民,台灣呢?
★因為國家沒有錢,所以我們必須忍耐較差的長照及年金制度,真的是這樣嗎?
 引爆台日兩地熱議、人人自危,日本銷售超過20萬冊,台灣銷售超過3萬冊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的最新續作,面對即將破產的未來,提出的迫切建言! 
日漸趨向貧窮化的老人,我們稱之為下流老人。這個名詞來自日本,但目前在台灣也已被廣泛使用。
 未來,我們不僅是「下流老人」,更可能成為「過勞老人」,因為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退休後,你也養不起你自己,到死前的最後一刻,都必須出賣自己的體力才能活下去。
 靠自己和家人來解決貧困和照護的需求已經到達極限,淪落為下流老人是自身的責任嗎?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個現況?
  ◆這些事,會發生在你、我,每個人的身上:
【故事一】因「照護離職」的65歲的野見山女士
  為照護失智的母親,不得不辭去原本穩定的工作,但在自己的身體也出現警訊後,想將母親送到公立的安養院,但沒想到床位要幾年後才能排到,只能將母親送到自費安養院。但自己的年金+母親的年金,在支付住院費之後,只能剩下一萬日圓。野見山女士不得不到安養院附近的車站擔任清潔工,以支撐自己的生活。談到未來,野見山女士說,她不知道自己能撐到什麼時候,也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充滿了不安。
【故事二】「中年失業」不得不到便利商店打工的田坂先生
  原本在東京大型物流公司擔任課長,沒想到,在金融風暴發生時無預警地被公司解雇。原本以為以豐富的資歷,可以很容易地再找到工作,但結果卻是處處碰壁,最後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最小的孩子大學還沒畢業,房貸也還有十年以上,田坂先生真害怕,自己的體力,是不是能支持到付完房貸的時候。
 ◆如同健保,年金和長照是我們人人都用得到的社會制度,該如何思考並打造,讓每個人都能得到應得的老年幸福?
 ◆以刺激景氣、國家財政為前提的長照方案,刺激的是少數企業的經濟成長,還是真能為我們提供所需要的保障?
  無法單靠個人自力救濟的老年生活,關於年金與長照,我們要走上哪條路?
【已經在日本出現的老後危機】
 ◎物價不斷升高,為了支撐生活,高齡者在退休後又馬上再度投入勞動。
 ◎國家宣稱預算不足,擅自調高需要被照護者的級別,讓許多需要照護者得不到照護。
 ◎把錢砸進長照產業,把市場做大,刺激景氣循環,結果也無法保證讓每個人都得到想要的老年照護。
 ◎錯誤的長照政策,盲目把長照交給市場機制,讓頂級照護機構愈來愈多,而人人需要的照護機構倒閉或愈來愈少。
【我們即將面對的未來,從都市到鄉村,從制度面到經濟面】
 ◎商品化的照護單位收費愈來愈高,只有少數有錢人有能力負擔。
 ◎公立的養老院受限預算,資格限定愈來愈嚴,急切需要入住的人求助無門。
 ◎因為個人健康問題或家人需要,上班族時期的儲蓄可能所剩無幾。
 ◎鄉村的家庭式老年照護,因為缺乏年輕人,變成老老照護,隨時有可能斷裂。
 ◎老年就業市場不夠多元,即使工作時期是高階主管,再度就業也只能從事體力勞動,隨時可能倒下。
【思考我們當前最迫切的需求】
 ◎年金該怎麼發?我們是不是可以把照護服務視為金錢的一部分,重新思考年金的定義?
 ◎長照制度該怎麼走?如果長照需要的花費只能在國家的預算規畫下控管,其他交由市場,或縮減人民所需,這樣我們真能得到需要的幫助?
 ◎財源哪裡來?是國家開徵長期照護險專款專用,或者是從其他的國家收入挪用,我們才能確保每一分徵到的錢都花在長照的需要上?
 《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長期站在日本貧窮及老年福利第一線的日本社會學者,從政策、社會制度到國家經濟,為我們提出他懇切的建言,預防疲弊社會的到來。
目錄
《下流老人》
前言
第一章 何謂下流老人
第二章 下流老人的現實狀態
第三章 所有人都可能變成下流老人――從「普通」轉變為「下流」的典型模式
第四章 被「努力論」、「責任在己論」謀殺的那一天
第五章 制度疲乏與束手無策造成的下流老人――依賴個人的政府
第六章 可以自己打造的自我防衛政策——如何才能迎接平穩安泰的老後生活
第七章 如何預防總計一億人的老後崩壞
結語
《續‧下流老人》
前言
第一章 日益嚴重的下流老人問題——轉變為貧困大國的日本
第二章 為了生存而工作的老後——不斷消磨到死的身體與心靈
第三章 所有人都會陷入「工作到臨死之前」的生活方式——為什麼高齡者必須工作
第四章 日本的老後生活靠的就是錢——令人毛骨悚然的社會貧富差距
第五章 拯救下流老人的錢在哪裡?——讓我們來談談未來的「財源」
第六章 預防總計一億人下流化的策略——永續的未來:給孩子們的世代
結語
前言
  我希望手上拿著本書的讀者知道一件事。
 日本出現了大量的「下流老人」(即貧窮老人)。這種下流老人的存在,對日本社會帶來了無法估算的衝擊。
 下流老人,顧名思義,是為了說明無法正常度日,被迫過著「下流」(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所創造出的詞彙。
 日本之所以會創造出這個詞彙,就是因為不只是現在的高齡者,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步入晚年的人們,生活也可能陷入困頓。現在的日本有可能出現堪稱「總計一億人的老後崩壞」的狀況。希望大家理解,下流老人這個字眼並沒有瞧不起或歧視高齡者的意思,而是為了如實表達日本社會的現況所創造的詞彙。使用下流老人這個名詞的目的在於說明高齡者的貧窮生活,以及潛藏在其背後的問題。
 在本書出版之前,二〇一四年在NHK Special節目中,便播放了以「老後破產」為主題的內容。節目中報導了部分過著窮困生活高齡者的現狀,引起了廣大迴響,不過,並沒有討論到造成這個現象的社會背景和雇用、社會福利等問題。觀眾雖然了解了部分問題,卻無法掌握整體樣貌。
 之後,報紙和週刊也相繼針對高齡者的窮困現象進行報導。可惜並沒有出現囊括整體且容易理解的文獻。就因為很多報導都只擷取部分現象,反而更加深了民眾對老後生活的不安。
 日本高齡者的貧富差距和貧窮問題,比各家媒體報導的還要嚴重,可以預見往後這些問題一定會變得更加普遍。這不是輕微的威脅或警告,事實上,這種與大眾切身相關的「高齡者的貧窮=下流化」現象已經展開,而且,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領取薪資接近平均值的上班族和所謂的白領階級勞工,都不能倖免於難。細節之後會在書中詳述,但我想先告訴各位,就算工作時的平均收入達到四百萬日圓(註1)(約一百萬台幣)左右,也就是說,可以拿到極為一般的收入的人,在高齡期還是很有可能出現淪為下流老人的危機。
 根據推測,現在過著一般生活的人,退休之後便無法過著普通生活,也就是說,會淪落至下流生活。
 許多人或許都希望,老後也可以像之前一樣安心生活。但是,極有可能無法如願。
 那麼,所謂下流老人,具體來說指的是誰、又是哪一種狀態呢?
 細節請容後述。本書將下流老人定義為「過著以及有可能過著相當於『生活保護基準』(註2)之生活的高齡者」。請各位以這個定義為基礎,再閱讀詳細內容和下流老人的類型。
 下流老人現在依然四處可見。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到超市時,只拿著廉價小菜到收銀檯排隊的老人;因為生活太過困苦而順手牽羊,被店員或警察斥責的老人;因為付不出醫藥費,無法治療疾病,故而在家服用成藥,藉以抑制痛苦的老人;還有,無人照顧,一個人孤獨邁向死亡的老人……。
 這些高齡者的現況只是下流老人的冰山一角。而且,很讓人驚訝的是,並沒有太多人知道它的實際狀態和背景。也或許是因為太恐怖了,所以大家下意識地移開視線。
 我這十二年來,一直以埼玉縣為中心進行NPO法人活動,援助包括下流老人在內的生活窮困者,並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許多生活窮困者的慘狀。這次,我根據這些實際經驗,更深一層地探究讓許多人感到不安的「老後貧窮」。如果可以了解實際狀態,知道些許對策,對自己的老後生活應該就能有所因應。
 因此,在這本書中,除了日本目前估計應有六百到七百萬名的下流老人實際狀態,以及其社會背景和未來預測,我也提出了針對貧窮的自我保護策略,請大家將它們運用在自己的老後生活和往後生活的對策中,在思考淪落為下流老人時該怎麼辦,或者淪落之前可以做些什麼的同時,面對現實地閱讀。
 關於本書的結構,第一章是何謂下流老人、大家擔心的問題是什麼,我根據各式各樣的統計資料和受諮詢者的實例,提出問題。
 第二章,下流老人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光景,我根據四個人的實例,探究淪落為下流老人的生活和原因。特別是尚未退休,還在工作的期間的生活還能達到一般水準的人,為什麼會淪落為下流老人,本書將帶大家聆聽他們的真實心聲。
 第三章則根據許多諮詢實例,提出淪落為下流老人的代表性模式。變成下流老人的人有許多共通點,本書將這些危險因子加以模式化,並且進行分析,藉此尋找思考預防策略和解決策略的線索。
 第四章講述製造出下流老人,並且將其棄之不顧的社會大眾的意識和情感,把焦點放在內心層面。要輕忽或重視下流老人的問題,全看我們的心態。本書將檢討為什麼過去這個問題在我們的意識或輿論中,很難被視為應該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五章將以孕育出下流老人的社會體系和社會福利制度的機能不完備為核心,進行探討。將下流老人棄之不顧的制度面問題是什麼?應該改變什麼?這是和第七章的解決策略有所連結的內容。
 在第六章,我想思考的是,為了不變成下流老人,個人應該做的事、該思考的事,以及該準備的事。在許多人都淪落為下流老人的高風險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對抗貧窮,本章將提出具體方法。
 最後,在第七章,我將以過去做的諮詢,以及在援助過程中得到的經驗為基礎,針對制度和政策提出個人的建言。雖然充其量只是個人的意見,但期待可以拋磚引玉,讓讀者繼續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可能是 1 人和顯示的文字是「是 現 我 即 們 使 仍 月 將 薪 又 五 萬 流 又 窮 又 孤 獨 老 人 藤田孝典著 田孝曲 吳怡文譯 下 流 老 億 前 壊 健康只是一種願望 不會是實況。 老後可由子女奉養 但實情是 子女可能連自己都養不起 若是需要照護, 就住進安養院度過餘生 但届時安養院可能一般人根本住不起 只要現在有一般水準的薪水 老年便可無處 但實情是 你賺的錢根本不夠餘生使用。 如果有一大,我們因此無法自食其力 我們因此無法自食其力, 能做些什麽扭轉局勢? 」的圖像
所有心情:
5

****

 日本今年2022上半年銷售第1名的書,書名是「70歲是衰老的分水嶺」

該書重點:人生百年,70歲是分水嶺。

IPS細胞可以分化內臟的細胞來自行治癒,被稱為萬能細胞。但卻無法分裂腦的細胞來從事治療。

70歲時若身體還健壯頭腦清晰,ㄧ定要持續運動 和 保持腦的機能活化運作。

隨著年齡的增加腦的前頭葉會老化,降低人的行為意願、以及思考和創造力。所以要讓腦的前頭葉活性化,其方法如下:

1. 退休後要多參加各種活動,多交朋友和參與人際交流,要避免隱居的生活。

2. 多吃肉類,可以增加俗稱幸福感的 Serotonin物質。

3. 養成外出接觸陽光的習慣,陽光可以增加腦內的幸福感物質,夜間會更產生Melatonin Hormone (褪黑激素)能使人深睡。

4. 生活要有變化,避免每天固定單調的生活,週末週日改變一下。

5. 由被動獲取知識資訊轉為主動多表達自己的意見。

6. 養成固定持續的運動習慣,例如散步/游泳/登山/太極拳。

沒有留言: